第216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

    第216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 (第1/3页)

    “方爱竹?你不是去南平陪姑爷了吗?”

    一名李夫人身边的侍女端茶出来,看到了方爱竹,接着又看到了方爱竹身后的苏泽。

    侍女连忙返回屋内通报,等一会儿她满面春风的出来道:“解元郎,夫人请您进屋。”

    苏泽跟着侍女进了屋子,这时候李夫人已经坐在主座上,她右手边坐着一个三十岁不到的读书人,他穿着儒衫,眼睛炯炯有神,让苏泽奇怪的是他却没有留胡子。

    这年头的读书人基本上都会留胡子,特别是有一定地位之后更是基本上都会蓄须。

    一般苏泽这种还在考学读书的读书人为了方便读书才会剃胡子,堂上的这位应该就是刚刚被李夫人训斥的李贽。

    但是此刻李夫人和李贽都是一副和睦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来刚才的争吵。

    苏泽在打量李贽,李贽也在打量着苏泽。

    对于这位方家未来女婿,李贽早就在和方家父女的书信中得知了。

    李贽如今还不到三十岁,其实和方若兰的年岁相差并不大。

    李贽也是被李夫人拉扯长大的,所谓长姐如母,他和方若兰的关系也很亲近,并不是长辈晚辈关系,反而更接近兄妹。

    方若兰来信中就提到过这个苏泽,从中李贽也看出了自己这个外甥女的心意。

    等到姐夫方望海来信说了这门亲事,李贽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当时苏泽还没考上解元,但是李贽倒是不觉得功名这么重要,反而写信劝自己姐姐放低要求,只要合适就早点完婚。

    后来苏泽高中福建解元,方家上下对这位未来姑爷是越来越满意。

    李贽少年天才,十二岁就能写文名动乡野,二十六岁在科举大省福建考上举人,可也不知道怎么的就不愿意再继续考学,反而沉迷于各种学术。

    李夫人对于弟弟也是无可奈何,如今李贽也要三十岁了,已经成家立业了,她毕竟已经嫁人,也没办法像小时候那样管教他了。

    就算是气急了斥责两句,李贽也总能嘻嘻哈哈糊弄过去。

    这一次李贽从国子监跑回来,说是要辞官不做了,又把李夫人气到了。

    明代制度,举人做官若是辞官,以后就不可以继续做官了。

    国子监博士也是学官,坐上几年也是能外任外任为官的,而且南京国子监在南京城内,这也是当年方望海请求同年给李贽谋的好差事。

    如今国子监早就不是国初那样,就算是南京国子监祭酒更是混日子人,同样是学官,比起劳心劳力的海瑞,李贽已经舒服太多了。

    可就这样李贽还要辞官去游学,李夫人才这么火大。

    苏泽老老实实的拜见了李夫人,李夫人又介绍李贽,苏泽又向李贽行礼。

    李贽对苏泽这个外甥女婿很有兴趣,不过家姐在堂,他只是低着头喝茶。

    李夫人问了问苏泽南平的事情,感慨了时间飞逝,苏泽又趁势送上礼单。

    礼单上除了上次苏泽送的胭脂水粉之外,又多了新染布和几本新书,还有武夷山最新的红茶。

    除此之外,还有一副苏泽从鹿大王战利品中找到的象牙骨雕折扇,还有一副精美的手绘马吊牌。

    对于这份礼单,李夫人非常的满意,刚刚训斥弟弟的脸色也好了很多。

    等到李夫人聊完了家常,又说起正事。

    不过婚事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直接和苏泽谈,还要等到方望海找机会定下来,李夫人说的正事就是方望海的公事了。

    “年后汝霖就要启程去国子监坐监了吧?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还是南京国子监?”

    苏泽老老实实的说道:“晚辈想要去南直隶的国子监,顺道在附近游学一番。”

    这句话说到了李贽的心坎里,他立刻插嘴说道:“去南京国子监挂个名就好了!完全没必要入监读书!那帮蠹货也教不了你什么东西!”

    李夫人重重的瞪了一眼亲弟弟,被血脉压制的李贽低下头。

    李夫人说道:“兰儿的舅父就是国子监的教授,他这次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