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收税要靠兵

    第226章 收税要靠兵 (第3/3页)

要先从苏州府开始。

    可是苏泽说归说,却没有告诉方望海其中的难度。

    苏州府不仅仅是经济发达,文化也非常的发达,这里也是书院林立,从苏州府走出去的进士不知道多少,更有很多人都已经位列朝堂,已然是朝廷大员。

    要知道后世“众正盈朝”时候的“正人们”,大部分都出自江南,这里就是“东林党”的老巢。

    当然,如今苏州府的读书人还没有晚明那么大的能量,可依然不是方望海一个区区刚刚提拔的知府能够压得住的。

    方望海在信中说,自己到苏州之后,就立刻着手改组浒关,可是几个月来是“寸功未进”,被说是在苏州增收商税了,就能原本过船的税都收不足了。

    这一切自然是在苏泽的计划之中,他向方望海推荐苏州,早就已经包藏私心。

    这一路上,苏泽除了在衢州顺道参加了文会之外,一路上马不停蹄,都没去看望在浙江的海瑞,连杭州都绕过了,也没有去拜会俞大猷,一路狂奔来到南京。

    他本来就准备一到南京就去苏州,却没想到方望海是更着急的那一方,直接派遣管家在国子监门口等自己。

    苏泽心中暗笑,但是装作一副着急的样子,对方府管家说道:

    “那就请管事的带路,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苏州府!”

    方管事的本来还担心苏泽拖延,却没想到这位姑爷竟然如此的懂事,他热泪盈眶的说道:

    “老爷可是急盼着姑爷呢!我已经在苏州府门口准备好了车马,请姑爷上车!”

    走出南京城,苏泽才发现方管事竟然带来了钞关厅的车架,看来自己这位未来老丈人是真的被逼急了。

    南京城距离苏州府城吴县不远,一行人是中午出发的,还没到半夜就抵达了吴县城。

    钞关厅在浒关附近,并不需要进吴县城。

    浒关原本是大运河边上的一处平地,在大运河挖掘完毕之后,这里逐渐成为交易的码头。

    随着苏州府的经济发展,浒关日益的繁荣,在大明宣德四年,大明朝廷在浒关设置钞关,对过往的船只征收钞关税。

    方望海也是个雷厉风行的,虽然朝廷拨了新官署的经费,但是为了方便收税,方望海没有在吴县城内建造官署,而是用的浒关的老官署。

    浒关钞关署也是大明官署的制式建筑,前后三进的建筑物,前两排房子是办公的官署,署吏住在两侧,后方是方望海这个钞关使的住所。

    因为妻子和孩子还在泉州,所以在官署内只有方望海一个人,加上方府原来的仆役,比之前知府衙门冷清不少。

    方管事的顾不得通传,直接引着苏泽进了官署后衙,听闻消息的方望海直接披着睡衣就从卧室走了出来。

    “汝霖!”

    时刻半年没见,方望海竟然苍老了不少,看来钞关使这个位置还真的不好坐啊。

    “拜见方世叔!”

    苏泽和方若兰还没成亲,自然不能称呼岳丈,方望海不在意苏泽的称呼,留下方管事和方爱竹在门口看守,拉着苏泽进了书房。

    苏泽刚坐下,方望海就抱怨道:“苏州这帮奸商,在这种国难时刻都不思为国交税,而苏州官府竟然袒护这些商人,这些商人绕行浒关,连以往的钞关税都收不足了,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

    钞关法是方望海上奏疏首倡的,若是收不上税,以那位帝君的性格,恐怕方望海能革职都是运气好的了。

    对于这一切苏泽早就已经有了预料。

    自己这未来老丈人虽然是个好官,但毕竟还是大明科举几十年培养的老一套思路。

    在延平府的时候,方望海职位最高,自然能翻手为云。

    但是在苏州府,且不说当地这些豪门有多少子弟出仕为官,就连南京六部比方望海职位高的也不知道多少,有这些人掣肘自然难办成事情。

    苏泽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答案:“世叔,自古收税这件事,光靠嘴都是不行的,要我说,得练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