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

    第231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 (第3/3页)

上重演了。

    不过苏泽需要的可不是这点象征性的钞关税,他摇头说道:

    “钞关税乃是国家法度,该怎么收就应该怎么收,这种事情又怎么有商量的余地呢?”

    “若是大户的税收不上来,那税收就转嫁到了小户身上,钞关税法不就成了盘剥小户的恶法了吗?”

    李贽低下头,开始思考苏泽的话,他点头说道:“还是汝霖想的周全,这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走捷径,特别是为政的时候,一旦走了捷径,日后就要花更多的代价来弥补,汝霖果然是治政平天下之才啊,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苏泽也惊讶的看着李贽,果然不愧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李贽能明白这点,已经超越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官员了。

    不过李贽还是担忧的说道:“汝霖,你只是在上海练兵,那钞关税的事情?”

    苏泽不以为意的说道:“很快松江府和苏州府的那些大户,就要排着队来交钞关税了。”

    李贽还是不相信的说道:“这些大户我还不知道,都是‘蚊子腹里抠油脂’的人物,你想要让他们乖乖交钞关税?怎么可能!”

    苏泽看着黄浦江面,又看着远方黄浦江和东海交汇的入海口,他低着头说道:“很快就到时候了。”

    看到苏泽的情绪突然低落下去,李贽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江面,看到已经逐渐坠入江中的落日,既然苏泽不想说,李贽也不再追问了。

    接下来的日子,苏泽本着不养闲人,人尽其用的精神,让李贽负责后勤。

    苏泽又让林德阳负责日常操练,抽空返回了苏州一趟,看了看《警世通言》编辑部的筹建进度。

    苏州府的工匠果然非常巧,苏泽只是将滚筒活字印刷机的草图画出来后,这些工匠就很快制作出来了成品。

    已经有了稳定贸易渠道的苏泽,也不再依赖于报纸赚钱了,而且随着《拍案惊奇》在福建的流行,铅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在福建流行起来。

    说白了,活字印刷术宋代就出现了,苏泽顶多算是改良了这项技术。

    不要小瞧民间工匠的智慧,《拍案惊奇》能够印刷的又快又好,早就有印刷坊拿着报纸研究了,仿制的第一代铅活字印刷的报纸已经在福建出现了。

    苏泽并不打算和创业初期那样封锁活字印刷技术,印刷机的出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快了思想传播的速度,如今苏泽更愿意江南的报纸多一点,只有讨论多了才有思想启蒙嘛。

    《警世通言》创刊号的长篇连载戏文,苏泽也已经在团练所里写好了。

    既然是警示作品,苏泽这次文抄的依然是汤显祖的名篇,这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南柯记》。

    《南柯记》的灵感来自于南柯一梦,写的世书生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

    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

    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佚、文人的奉承献媚等当时的朝堂景象,虽然披着南柯一梦的志怪皮,骨子里是一部讽刺世情的戏文。

    《南柯记》和《牡丹亭》一样,都是明中后期戏剧名家汤显祖的名篇。

    算算日子,汤显祖现在也才五岁,大不了日后自己收他做个弟子,苏泽的愧疚感顿时少了很多。

    见到这篇戏文,徐时行等人立刻被惊为神作,《南柯记》虽然和《牡丹亭》一样也有爱情部分,但是通过对槐安国的描写,将朝堂上公卿士大夫丑恶嘴脸讽刺的淋漓尽致,徐时行评价读完是酣畅淋漓又脊背发凉,他们对于苏泽的才情再也没有怀疑,徐时行更是立刻成为苏泽的头号粉丝。

    四月二十八日,刚刚返回上海抗倭缉私总团的苏泽,接到了方望海传递来的紧急消息。

    倭寇首领徐海,率领三千倭寇登陆通州府如东县,江苏倭乱再起!

    苏泽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

    但是他心又揪起来,倭寇登陆如东,百姓又要遭殃了。

    果然是百姓最苦啊。

    总算满意了,这一卷写的很艰难,书月票!

    晚上一定准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