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数据治税

    第238章 数据治税 (第2/3页)

面的扬州望洋兴叹,无法渡江到江北作战。

    扬州这边的兵马也只能守得住扬州,徐海在久攻扬州不下的情况下,开始分散兵力侵扰苏北的其他地区,泰州告急、淮安告急、盐城告急、甚至一部分倭寇都已经抵达了徐州。

    胡宗宪在浙江同样不好过,平湖和慈溪的倭寇被击退,但是倭寇又开始从浙东沿海登陆,宁波和杭州也受到了袭击。

    胡宗宪接受了徐渭的建议,开始在沿海建造舰船,从被动的迎接登陆的倭寇,改成主动在海上进攻倭寇。

    但是大明朝的沿海船厂技术失传太多了,至今还没能恢复大型舰船的建造能力,胡宗宪只能征用商船和渔船打仗。

    除了浙江之外,山东也是倭乱的重灾区。

    大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出任山东按察副使,在青州负责兵备抗倭。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加兵部右侍郎,代苏辽总督,不久,进右都御史,负责北方抗击鞑靼人。

    整个大明朝到处都在打仗,关中赈灾还在继续,可倒霉的事情往往都是连在一起的。

    嘉靖三十六年的六月,三宫突然发生大火,奉天门(今太和门)左顺门(今左翼门)右顺门(今右翼门)午门外左右廊连带烧毁。

    也就是说,大火沿着三大殿东西两廊一直烧到午门外。几乎将整个三大殿全部烧毁。

    故宫失火其实也不算是稀奇的事情了,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期间三大殿就被烧毁了一次,一直等到了英宗时期才重建了三大殿。

    这一次宫灾发生之后,迷信的嘉靖皇帝更是认为是上天示警,他命令户部加紧搜集龙涎香,他要在玉熙宫继续祷告上苍。

    但是在财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皇帝依然不顾群臣的劝阻,要求立刻动工重修三大殿。

    为了筹款重建已毁宫殿,嘉靖帝下令户、兵、工三部集资白银三十万两。

    严世蕃上奏皇帝,说各省历年都拖欠工部的工料钱,请皇帝派遣御史催要历年拖欠的银子。

    皇帝立刻同意了严世蕃的建议,下令动用各地存储的违法罚款和空额余薪,最后仍感不足,又指使南北直隶的工部官员到各库搜寻,有好的都拿来。

    就在国家财政到了如此紧张的时候,南直隶又传来坏消息,准备运往京师的两万旦粮食存在常平仓中,被倭寇一把火烧了。

    除了这两万旦的粮食之外,倭寇沿途骚扰运河漕运,又有接近一万旦粮食被劫走或者损失掉了。

    接到了这个消息,京师的粮食价格飞快的上涨,三天之内就涨了五成。

    就在朝堂笼罩在一片坏消息的时候,两份奏章上的好消息就显得非常的醒目。

    第一个就是去年才就任钞关使的方望海,向朝廷上书,今年已经征收折银三万两的钞关税,这笔钱已经堆在苏州浒关,直等到漕运通畅之后就立刻解送上京。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福建铸币的陶公公,核准了去年在福建铸币所赚的火耗银合计五万两,这笔钱也随时准备送往京师。

    这两则好消息让嘉靖皇帝终于有了一丝好心情,玉熙宫的铜罄声不停地响起,这两笔钱说起来不多,但是加起来也不少,特别是钞关税是一笔稳定的税收。

    六月份,皇帝下旨,方望海原本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职位再升一级,任命他为南京户部侍郎,全面负责浙江和南直隶的钞关事务。

    陶公公则入司礼监,提前给了他秉笔太监的职位,只等陶公公市舶司的任期结束,就能返回司礼监当差了。

    另外方望海的夫人李氏也得到了诰命,甚至连方望海的儿子都得到荫官。

    在靖江孤山村边的营地中,此时抗倭缉私总团的营地已经变了模样。

    原本的简易房子已经变成了木屋,苏泽在孤山上设立一座烽火台和瞭望塔,在海边也建造了一座小型灯塔。

    苏泽的指挥所也从简易帐篷变成了木头屋子,营地四周也竖起了木桩。

    苏泽正在和徐时行下棋。

    这些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