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药,种子

    第257章 药,种子 (第2/3页)

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

    林默珺点点头,拓荒这种事情确实着急不了,雨林砍伐之后还要熟地,还要修建防洪的水利设施,没有个几年的水磨工夫,根本没办法弄好。

    听到苏泽这么说,林默珺一直紧绷着的心也松了一些,自从接到了苏泽结婚的消息之后,她就经常在海上忙碌,如今见了苏泽,心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俞世伯又给我写信了。”

    林默珺将一封信递给苏泽说道:

    “这是他对乍浦之战的总结。”

    苏泽连忙接过信封,这可是当世一流将领的战后总结,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手战争资料。

    【阅读俞大猷战果总结,兵法经验+50,Lv8,200/4000】

    信上果然俞大猷对于乍浦之战的惊讶总结,在信中俞大猷首先是感谢了林默珺所献的鸳鸯阵。

    早在苏泽同意之后,林默珺就将鸳鸯阵的阵法和操练的方法一五一十的写给了俞大猷。

    其实鸳鸯阵这种小队作战的阵法,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宋代就传承下来的三才阵,就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团队作战阵法。

    对于俞大猷来说,鸳鸯阵中最重要的是训练的方法。

    苏泽在俞大猷的来信中,也知道了如今明军的基层军事素养已经拉胯到了什么地步。

    其实之前从长宁卫这边,苏泽已经感受到了沿海卫所的海防松懈,可是没想到整个大明卫所的基本军事素养,都已经拉胯到了这个地步。

    很多世袭千户百户都已经断了武将世家的传承,甚至连基础的操训都做不好。

    最让俞大猷震惊的就是浙江一些卫所的士兵,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左右都分不清,更不要说是列阵行军扎营作战这些高难度的操作了。

    俞大猷对于浙江卫所兵的素质已经绝望了,他能够在乍浦之战中取得不错的战果,靠的就是从浙江募的浙兵。

    胡宗宪主政之后,遣返了前任张经调往浙江的客兵,改由将领在浙江当地自募本地兵。

    胡宗宪听取了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建议,从矿盗和狂徒中招募士兵。

    不过很显然俞大猷对于这些新招募的士兵也不是很满意。

    他在给林默珺的信中,就抱怨义乌人贪财,只要军饷或者赏钱稍有不足,就会串联闹事。

    但是和俞大猷一起抗倭的戚继光,称赞义乌的人“尤事血气,一战之外,犹能再奋,但不听号令,胜则直前不顾”。

    最后在胡宗宪的拍板下,戚继光和俞大猷各自在金华、义乌等待招募了三千人的“浙兵”,这也是取得乍浦之胜的本钱。

    在俞大猷的信中,对于浙江未来的抗倭局势充满了信心,他的上司胡宗宪对他言听计从,他和士兵同甘共苦一同操练,又有戚继光这样的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在信中大发宏愿,说东南倭乱三年可平!

    苏泽看完了信之后,嘴角却露出笑容。

    林默珺很熟悉苏泽的笑容,她立刻问到:

    “看来苏先生是对余世伯的预测不认同了?”

    苏泽也没想到林默珺竟然这么了解他,他点头说道:“是啊,俞总兵对于抗倭局势太乐观了。”

    林默珺露出洗耳恭听的表情。

    苏泽说道:“抗倭之难,从来都不是倭寇,而是在朝廷。”

    “当年朱纨朱部堂是什么身份?深得皇帝信任主持抗倭,也将双屿岛攻破,东南倭寇一时销声匿迹,最后结果是什么?”

    “别的不说,鹿大王死后,福建的倭乱平息了吗?”

    林默珺摇头,自从她不再扯着鹿大王的旗帜之后,福建沿海地区又陷入到了奇怪的动乱中。

    总有不知道哪里来的倭寇出现在各地的战报中,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又不知道怎么就消失的“倭寇”,又是走私又是劫掠,就连琉球使团的商船都差点被劫。

    苏泽又说道:

    “再说如今胡宗宪主持抗倭,胡宗宪是严阁老的弟子,朝廷中另外一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