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是时候开始加速了!

    第287章 是时候开始加速了! (第2/3页)



    码头上都铺上了青石板,伸出海上的浮桥也拓宽了一倍。

    新世界号和长宁卫原本那艘福船都停靠在码头里,苏泽看到码头中又多了一艘新船。

    这是一艘三百吨以上的福船,船身上还有破损的痕迹,应该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海战。

    三百吨,折算成大明的造船单位,那就是千料的大船了。

    顺着苏泽的目光,林默珺得意洋洋的说道:“这是我上个月出海缴获的战利品。”

    “倭寇手上的?”

    林默珺点点头说道:“不过倭寇也是抢的官军的,我不过是抢回来罢了。”

    “官府也开始建造千料船了?”

    苏泽惊讶的问道。

    在穿越之前,福建各沿海卫所的主力战舰都是三百料或者二百料的小型船只。

    林默珺笑着说道:“这是你的老朋友造的。”

    “陶公公?”

    “正是陶公公,因为倭乱断绝了琉球朝贡贸易,陶公公就急了,他让人从福州府的府库中,翻出来了永乐年的造船手册,命令工匠在福州港口建造千料大船。”

    原来如此,其实大明朝并不是没有造大船的技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制造过两千料(吃水量大概600吨)的大型木质帆船。

    只不过从永乐年之后,朝廷再次恢复了朱元璋时期的禁海政策,没有了远洋的需求之后,大明造船业的技术迅速衰败,就连建造千料大船的图纸都失传了。

    只可惜再好的船,也是需要人来驾驶操纵的,林默珺说道:“可没想到福州卫这帮人竟然这么废,第一次试航就遇到了倭寇,从船长到水手,都被倭寇俘虏了。”

    “这艘船又是怎么落入我们手上的呢?”

    林默珺得意洋洋的说道:“还不是这帮倭寇自不量力,他们抢了这艘船之后,就想要进攻东奥岛,被我击溃之后,这艘船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比起新世界号那种西洋帆船,林默珺自然是更喜欢福船。

    这艘千料福船可就成了她的宝贝,修复之后林默珺又在船上安了三门火炮,已经成了附近倭寇闻风丧胆的存在。

    因为后世的全面西化的运动,导致近代人对于古代中国造船技术过多贬低,其实福船能成为明代主要的作战船只,也是有它的优势的。

    西式帆船的优势是吃水深,因为吃水深和龙骨结构,让西式帆船可以建造更高的桅杆,从而可以悬挂更多更大的风帆。

    这样的好处就是西式帆船在远洋航行的时候速度更快,也因为整体的下层甲板,让西式帆船的甲板能够安放更多的舰炮,火力上比中式帆船更猛。

    但是在真正海战的时候,也不是说船越大就越好。

    吃水深,船帆大,这在近海地区航行的时候就不一定是优点。

    吃水深容易触礁沉没,而船帆大就不容易控制,也需要更多的水手。

    在屯门之战中,大明水师就是利用西洋船只笨重的特点,利用小船的机动性围困西洋大船,最后取得胜利的。

    比起西洋船,福船用的是隔仓板为主体结构,不像西式船体结构强度全部依靠龙骨,所以中式船体对龙骨要求不高。

    相应的就是船体较轻,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水密舱结构抗沉性能比较好,分舱的船体也更适合装载和固定货物。

    但是隔板仓的问题,让中式帆船除了露天甲板没有整体的下层甲板,也就是说没有多层全通式炮甲板,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式战舰的火炮数量。

    而且这种结构的水下部分浅,船体轻,所以无法使用更高更大的船帆。

    所以总结下来,中式帆船适合作为中小型、中近程商船使用,或者作为近海的机动舰队,尤其适合风向多变的季风气候海域。

    这也是在清末开始,西方虽然对于中式帆船的战斗力不屑一顾,但是在整个东亚和南洋地区,依然广泛使用中式帆船贸易,一直到蒸汽船出现才取代了中式帆船,但是蒸汽船同样也取代了西式帆船。

    所在其实中西帆船各有优势,而且在东南沿海肆虐的倭寇,其实也没有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