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

    第326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 (第3/3页)

阳湖水路运输,经过抚河、广昌、福建宁化,再通过清溪河、九龙江抵达泉州或者漳州,然后通过海运出海。

    在那个时候,景德镇就有从事瓷器的匠人几万户,整个城市都烟雾缭绕,白天也如同黑夜一样。

    但是大明禁绝海运之后,景德镇瓷器就只能内销了,民窑逐渐凋敝。

    而朝廷官窑又不断的压榨窑户,导致嘉靖年间景德镇瓷器烧制水平衰落。

    中原瓷器如今在南洋的市场上,甚至还不如越南钵场窑场的瓷器。

    林德阳忙着在景德镇恢复瓷器生产,林良珺的第二旅也停止了攻击其他府县,专心在九江府打造水师,成功截断了长江航运。

    湖广的粮食是铁定没办法通过长江航运南下了。

    张居正合上报纸叹息一声,湖广当然不止一条运输粮食的通道,但是通过陆运粮食人力成本巨大,而且沿途损耗也是极大。

    张居正在翰林院的时候看过朝廷的档案,在正统年曾经因为长江泛滥,导致湖广粮食用陆运送到京师。

    十成的粮食最后只有三成能够运到京师,更可怕的是征发的运送民夫十个人最后只有三个人回去。

    诚意伯刘世延巡视完了安庆府的城防,匆忙来到了张居正的府上。

    “部堂,今日刚刚发现九江一支敌船,果不其然他们的目标是安庆!”

    刘世延驱赶了九江的侦查船,匆忙向张居正报告。

    刘世延忧心忡忡的说道:“我军士气低下,是我亲自架船才驱逐敌舰,若是这样下去,如何能守住安庆啊!”

    张居正说道:“诚意伯,我准备在安庆铸炮!”

    “铸炮?”

    张居正说道:“安庆有铁,可以仿效阳明公铸佛郎机炮,我已经向南京兵部和工部写信了,将南京城所有的铁匠、炮匠和枪匠都拉到安庆来,我要在安庆办炮厂。”

    刘世延说道:“若是有炮,自然能守住,不过贼军在九江用的那种天雷怎么办?”

    九江陷落的细节张居正和刘世延已经打听到了,最重要的自然是那种能瞬间毁灭城墙的恐怖武器了。

    张居正说道:“苏贼若是真能驱使天雷,直接去京师好了,何必和我们在这里耗?”

    “我推测也是类似药火的炸药,只不过威力大些。”

    “苏贼夜间动手,说明这种药火不能通过炮弹抛射,必定是趁着夜色靠近城墙安放的。”

    “我们在安庆只要沿岸设立炮台,加强夜间巡防,定然可以防住。”

    听到张居正这么分析,刘世延果然觉得很有道理,心中的不安总算是放下了一些。

    张居正又说道:

    “我看了苏贼的《告民三则》,为何苏泽只有二省六府(江西四府),士卒却能足饷,民政也能安稳?百姓要征的税却比我们少这么多?”

    刘世延不通民政,但是他也算是了解地方,他立刻说道:“都是那些贪官污吏盘剥了!”

    张居正点头说道:“我请求朝廷在南直隶试行一条鞭法,把各府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在南直隶重行钞关税法,课征商税,专门用于平叛的军资。”

    刘世延听的心生激荡,他问道:“部堂,可行吗?”

    张居正说道:“当然可行,此法乃是本朝初大臣桂萼所提出,张某不过是补全了其中一些细则。”

    “哎,当年若是陛下即位之初就能推行此法,大明又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刘世延还是说道:“可是部堂。”

    “我知道,我是兵部侍郎,主管南直隶民政的是赵贞吉赵大人,我已经给赵大人写信了,希望他支持变法,变法首倡也可以让给他。”

    “如今已经到了不变法不行的时候了!”

    ps,福建铁业的问题:

    明代的冶铁其实已经很发达了,虽然炒钢法这项技术是否能有效炼钢存在争议,但是明代距离炼钢时代差的就是一个反射盖保温和水力鼓风提升炉温了,实在可惜。

    至于煤气加温和平炉炼钢法,其实难度并不算大。绝对算不上技术代差。

    嘉靖年,福建就有大鉴炉三座,每座匠户2500人以上,每炉产铁水48600斤。

    福建龙溪、政和,南直隶芜湖,民营冶铁业也很发达,龙溪铁炉的用工多达五百人,政和也有百人,芜湖更是有“苏钢”作坊几十家,每家都有雇工百余人。

    浙江、广东的矿徒更是多达万人。

    这些,都是清代衰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