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九边,救俞

    第327章 九边,救俞 (第1/3页)

    接到张居正信件的赵贞吉,正在和自己的幕僚商议如何处理。

    幕僚们议论纷纷,姓孙的绍兴师爷说道:

    “东翁,历来变法总是要得罪一批人的,更何况是涉及到财本的一条鞭法呢,自古以来首倡变法者往往都不得善终。”

    赵贞吉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其他人都离开,孙师爷留下。”

    其他师爷羡慕的看着孙师爷,然后向赵贞吉拱手道别离开。

    等到其他师爷都离开了,赵贞吉这才说道:“先生以为,如今本官要如何做?”

    孙师爷停顿了一会儿说道:“离开南直隶。”

    赵贞吉立刻笑道:“孙师爷果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孙师爷立刻说道:“主政南直隶,怎么做都只能无功有过。东翁的志向是入阁拜相,继续留在南直隶就断了入阁之路了。”

    赵贞吉问道:“先生,如今国事飘摇,朝廷信任我让我主政南直隶,我要如何才能离开南直隶呢?”

    孙师爷看向赵贞吉说道:“东翁,您已经知道答案,何必要问我呢?”

    赵贞吉摸着精致的胡子说道:“还请孙幕友说清楚。”

    孙师爷还是吞吞吐吐的,赵贞吉说道:“那这样,我写上一字,你也写一字,看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

    两人各自拿出一块残纸,写上了一个字。

    只看到赵贞吉上写一个“徐”字,而孙师爷则写了两个字,“反徐”,赵贞吉对着孙师爷一笑说道:

    “孙幕友大才,日后我们要多亲近亲近。”

    接着赵贞吉又问道:“张部堂的一条鞭法怎么办?”

    孙师爷立刻说道:“拖,今年秋粮征收在即,不能这个时候变换财法,东翁可以拖上一会儿。”

    “等到东翁调离南直隶,张部堂就不会再找您了。”

    赵贞吉说道:“果然妙策,就按照孙幕友的方法办!”

    十月,南直隶户部侍郎赵贞吉,向皇帝密揭弹劾徐阶家族在松江府的不法事。

    赵贞吉并没有弹劾徐阶家族勾结叛军,而是将徐阶家几年前侵占兼并土地的案子翻出来。

    赵贞吉很清楚,龙椅上这位帝王的想法。

    每一个内阁首辅,都会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内阁次辅在看着,这就是嘉靖皇帝的异论相搅之术。

    从杨廷和到夏言,从夏言到严嵩,再从严嵩到徐阶,全都是如此。

    这样内阁就不会出现一手遮天的权臣,这也是嘉靖每次都能处理掉首辅后,朝堂依然能正常运转的原因。

    但是这一次清流组阁,内阁中却没有这样的人物。

    徐阶是心学大儒,如今留在他内阁中的,如李春芳之流都是些子弟辈的大臣,根本不敢和徐阶对抗。

    而更让皇帝坐卧不安的,是清流还支持裕王。

    储君、阁臣,这已经让精通权术的嘉靖皇帝感到惊惧难安了。

    赵贞吉自然知道,自己这份密揭根本不可能将徐阶拉下马。

    但这是他的一份态度,他旗帜鲜明反对徐阶的态度,将有可能成为他入阁的台阶。

    与此同时,九边。

    九边的概念很大,几乎囊括了大明帝国整个北方地区。

    从东往西一字排开分别是: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

    因为明末的印象,很多人都认为明代设置九边是防御女真人的。

    实际上在嘉靖时期,明帝国最大的敌人还是蒙古人,九边的防御体系是用来防御蒙古俺答的。

    此时的女真部落还没有崛起,甚至还是大明王朝的小弟,经常帮着大明的边军去打蒙古人。

    大同镇,就是“宣大”的“大”,驻大同府,总兵佩征西前将军印。

    大同镇的负责区域是山西行都司,其基础也是山西行都司下辖的左右云玉阳和天镇等三所十四卫。

    明初的时候大同是藩王边镇,不过自从永乐帝靖难成功之后,再也不敢将边军交给兄弟子侄手里,大同总兵官改为勋贵武官统领。

    等到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更拉胯了,九边的总兵官也不再是勋贵的专属职位了。

    比如现任大同总兵官姜应熊,就是一个武将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