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留学生们

    第366章 留学生们 (第1/3页)

    李舜臣在书院塾师的资助下,从朝鲜的仁川出发,乘坐商船好不容易到了上海码头。

    可正好遇到了舰队出征,上海的码头封锁,商船只能前往不远的松江码头停靠。

    抵达码头之后,李舜臣向当地市舶司的官员提出了请求,要离开船队进入东南地区。

    却没想到要离开港口区,还需要进行三十天的隔离。

    李舜臣只好在迎宾馆中自费隔离,这几乎将他带来的钱全部用光了。

    不过好在李舜臣的汉语不错,刚到港的时候,靠着给朝鲜商人当翻译,好歹是赚了一些钱,这才撑到了隔离结束。

    等到三十天的隔离结束,他被人带到了市舶司中的一间公堂,一名吏员坐在桌案后面,审核他的入境申请。

    李舜臣在桌案前坐下,负责审核外国人入境的吏员姓岳名伦,是从福州市舶司调过来,他看着李舜臣问道:

    “朝鲜人?来我东南是为了什么?”

    李舜臣立刻说道:“游学!”

    岳伦在入境登记上写上了“游学”两个字,又抬头问道:

    “在朝鲜的学历呢?”

    “学历?”李舜臣疑惑的问道。

    “就是功名。”

    李舜臣立刻说道:“哦哦,没有考过功名。”

    岳伦又问道:“私塾上过吗?能读写汉字吗?”

    李舜臣立刻说道:“能读写!”

    吏员在登记表的学历一栏写上了“识字”两个字,然后说道:

    “身份背景,家中有没有人在朝鲜朝廷做官的?”

    李舜臣全部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已经家道中落,岳伦在表上写了上了“低品文官之后”,然后说道:

    “恭喜你,你可以入境了。”

    这就结束了?

    李舜臣本来以为东南的吏员也和朝鲜的一样,要走复杂的文书流程,还要敲诈索要贿赂的。

    却没想到只是问了几个问题,就放自己入境了。

    这个吏员又将一份印好的宣传页递给李舜臣说道:

    “你们这些外国人只要不违反律法,我们东南上下不会对你们特别对待的。”

    “这是你的暂时居住证明,等你入学了之后,再交给当地官府办理户籍。”

    李舜臣连忙点头。

    “这份册子上是南直隶地区几所学校,入学条件也都写在上面了。”

    李舜臣看到上面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学校名字,连忙语气谦卑的问道:

    “能不能请大人帮我参谋参谋,到底入哪所学校比较好啊?”

    看到李舜臣这么客气,岳伦也对他心生好感。

    朝鲜人本来就和汉人样貌差距不大,李舜臣的汉语还说的这么流利。

    这段日子审理那些杂毛夷狄入境,都快把他审吐了!

    而且比起那些心怀不轨的西方传教士,李舜臣是来东南求学的,自然更让人心生好感。

    岳伦说道:“像你们这些家境普通的外国人,最好还是学一门技术,南京的天工书院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天工书院的学费比较贵,而且南京生活的成本也很高,你最好找一份工作勤工俭学。”

    “而且对于外国人,天工书院只开设基本算学、博物学等基础课程,比较重要的课程需要有保荐人才能学习,你们这些外国人是没没资格学习的。”

    李舜臣立刻点头,天工书院他早码头隔离的时候就有所耳闻,这是当年苏大都督在南京办的书院,现在苏松的新式纺织机,就是苏大都督在天工书院推广的。

    这一次天工书院恢复招生,不少工坊主和匠人子弟都排队报名。

    如此重要的书院,自然不可能随意对外国人开放。

    能给外国人开放基础课程,已经说明大都督的宽宏大量了。

    李舜臣摇头,他来大明是学习救国之道的,学技术救不了朝鲜国。

    看到李舜臣摇头,岳伦继续说道:

    “东南新军学堂,如今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南京的陆军学部和福州的水师学部,东南新军的将校都是出自这个学堂。”

    李舜臣眼睛一亮,但是岳伦下一句话让他泄了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