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枪炮、病菌与玻璃

    第383章 枪炮、病菌与玻璃 (第3/3页)

的利器了啊!”

    玻璃器皿,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眼镜和镜子,这四件和玻璃有关的产品一定能让广东迅速发展起来。

    三月末,第四旅在广西的平叛战事进入了尾声。

    藤峡瑶寨投降的投降,覆灭的覆灭。

    瑶王磐安和手下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最终还是从藤峡杀出去,然后立刻南下进入安南地区。

    藤峡上的瑶人全部被安置出藤峡,俞咨皋又在藤峡的要害设立了安平堡,驻军专门负责监视藤峡。

    这些瑶人被安置在附近的县城,还有一部分被迁往柳州。

    他们以村落为单位打散杂居,俞咨皋收缴了明廷授予这些土司的印信,废除世袭的土官,改为派遣流官。

    不过一开始为了稳定,很多流官也都是从瑶人中选派的,只有比较大的部族流官用汉人官吏担任。

    果然藤峡之乱平定之后,附近其他瑶寨都立刻安定下来。

    一直被藤峡瑶乱困扰的汪道昆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打开桂林城的城门,迎接第四旅进城。

    俞咨皋对于汪道昆还是很尊重的,苏泽已经继续任命汪道昆为广西巡抚。

    俞咨皋宣布了大都督府的命令,接着又将新的印鉴交给汪道昆,就继续带着第四旅去广西其他地方平叛去了。

    而就在与此同时,明廷进入湖广平叛的队伍,也迅速进入荆州,和徐州知府徐学谟组织的义军会师。

    “徐知府!这次你守住荆州,是大功一件,本官已经先行向朝廷为你表功了!”

    张居正紧紧的抓着徐学谟的手说道。

    徐学谟一脸的沧桑,这段日子为了抵抗景王军的进攻,徐学谟将荆州府库的钱财全部散去,就连自家的仆役家丁都送上了城墙。

    徐学谟总算是等来了张居正的援军,将景王的军队挡在荆州城外。

    “朝廷大军已到,本官这就传檄景王,陛下的旨意,若是景王迷途知返,返回德安藩王府,陛下还能顾念骨肉之情。若是负隅顽抗,王师定要踏破武昌!”

    张居正这话说的威风凛凛,徐学谟连忙说道:“朝廷英明!陛下仁德!”

    但是接下来张居正并没有立刻前往武昌平叛,而是先回了荆州老家祭祀祖宗。

    如今的张居正,不到三十岁就入阁担任内阁大臣,现在又亲自带领朝廷大军平叛,担任五万朝廷大军的统帅。

    衣锦还乡,又怎么能锦衣夜行呢?

    张居正大张旗鼓的祭祖,搞得整个荆州侧目。

    徐学谟心中有些不满,军情紧急张居正竟然还不进军,现在已经四月份了,湖广再拖一天就耽误一年的农时,湖广是真的拖不起了。

    好在张居正还是知道顾全大局的,他完成了祭祖仪式之后,就立刻带领军队向东,沿着长江进攻湖广的治所武昌。

    赵贞吉听到张居正进军的消息,连忙带领军队撤退。

    可景王仓促起兵,在武昌又不得人心,虽然号称八万大军,但是真的能打仗的并不多。

    而张居正的自从上一次败退徐州之后,一直在徐州练兵,全军也都用上了火枪。

    从新务运动开始之后,明廷在各地办理火枪工坊,质量虽然还是比不上东南,但是已经比过去强不少了。

    与此同时,襄阳的明廷水师也沿着汉水东进,和荆州水师一起,从水路直逼武昌。

    赵贞吉并没有统兵的才能,他先是在华容大败,紧接着带领景王军队撤往赤壁,又被荆襄水师大败,带领不到一万残兵逃亡武昌。

    张居正带领水陆大军进军江夏(汉口),遥指武昌城。

    武昌城内的景王终于开始慌了,他拉着刚刚带领残军逃回来的赵贞吉问道:

    “赵阁老,现在该怎么办啊!”

    赵贞吉面若死灰,他也没想到明廷面对东南那么拉胯,可是对付景王竟然如此凶狠。

    早知道朝廷你这么强,就不投机景王了!

    赵贞吉欲哭无泪,他拉着景王说道:

    “为今之计,只能拖住,逼迫朝廷议和了!”

    景王却跳起来说道:“孤不议和!”

    “不行!孤要投东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