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政

    第415章 政 (第2/3页)

根本律法。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制宪会议看起来和他们关系不大。

    更重要的一件事,在这里制宪会议过后,要推举出东南第一届的内阁。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东南设立的内阁制度,更像是回归到了古老的群相的政治体制。

    这是汉初、唐宋曾经实行过的一种制度。

    内阁大臣就是那个时候的宰相,坐而论道,制定东南的大政。

    在苏泽这个东南大都督下,分别设立首席大臣,财政大臣,交通大臣,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监察大臣,陆军大臣和水师大臣。

    首席大臣负责的是内阁日常行政事务,决定低等级官员的升迁考察,在内阁下设立吏部,首席大臣主管吏部。

    当然吏部只是负责低品官员和吏员,高级官员还有其他的选任方法。

    在这个特殊时期,苏泽这个东南大都督还拥有一票否决权,他如果不满意某个任命,可以一票推翻前面的任命,要求内阁重新任命新的官员。

    财政大臣则是负责整个东南的财政,负责内阁下设的户部。

    户部的职能包含了征收钱粮赋税,监管金融,新成立的驿站钱庄和各市舶司下的码头钱庄也划拨到了户部下。

    除此之外,财政大臣还要负责审核各部门的预算,负责给各部拨款。

    交通大臣负责工部,苏泽将皇宫和官署营造的职能从工部剥离出来,如今的工部只负责修路和水陆漕运,同时曾经作为对立部门的市舶司,其码头也被归入工部管理,征收关税的海关则分给了户部。

    全国的水利工程也都归交通大臣管理。

    不过工部这些工程,也不是随便造的,必须要在年前制定好第二年的预算,交给内阁审定之后,户部才会根据预算拨款。

    同样的,苏泽对于现在工部的预案也有一票否决权。

    教育大臣则下辖礼部,东南的礼部将祭祀等工作抽离出来,如今就是纯粹的学政教育部门。

    礼部负责整个东南的学校,还要筹备东南明年要举行的新科举,此外日后有关官员升迁考核的卷子也都由礼部出题,而如今东南官办的报社,也都要归于礼部之下。

    司法大臣负责刑部,刑部的职能改为一个,就是制定新律法,不过制定的新律法要交给内阁审议才能通过,苏泽这个大都督也拥有一票否决权。

    的陆军大臣和水师大臣,老百姓也能理解,等于将兵部分拆成了陆军和水师两个部分。

    同时大都督府还将陆军和水师名下的,和军用无关的工坊,码头,报社,商铺,都分别交给其他部门。

    最后监察大臣下辖都察院,苏泽保留了言官御史的体系,但是将明廷复杂的言官简化成了一个都察院。

    都察院负责监督其他部门施政,对于内阁大臣也有弹劾的权利。

    高级官员任免,工部的重大工程,都察院也有旁听和否决的权利。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如今东南的内阁属于“训导期”,这个期间大概是十到三十年,这个期间苏泽担任东南大都督,内阁大臣还是由他任命。

    但是等“训导期”结束之后,到底是什么政策,报纸上没有讲,整个东南高层也对这个问题保持了缄默。

    可光是这一套体系,已经足以让很多人疯狂了。

    大明也有内阁,内阁首辅也会被称作阁老,甚至国相,但是谁都知道自从明初胡惟庸案之后,大明已经没有宰相了。

    西汉陈平曾经这么定义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汉初宰相职权极大,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宰相就会被内朝侵占权力,汉武帝通过打压相权,开始了皇帝专制的时代。

    这之后历代皇权都在和相权对抗,后面的朝代虽然偶尔也会出一些比较强势的宰相,但皇权加强和相权削弱,是整体的趋势。

    等到明初,通过几桩大案扫除掉开国的一批文臣武将之后,朱元璋彻底废除宰相,通过设立内阁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机构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而明代内阁的权力范围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