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铁路公债

    第433章 铁路公债 (第2/3页)

    卢员外郎和霍主司都曾经是方望海筹办钞关厅时候的得力属下,也是靠着做事一步步升到这个位置上的。

    原本在端茶送水的新科进士庞新跃,没想到因为汤显祖来了一趟户部,就彻底改变了自己平淡的生活。

    发行铁路公债的事情敲定下来之后,东南的行政系统开始工作起来。

    首先是东南的老习惯了,每一次要推行什么事情,都是报纸上先开始造势。

    东南多家报纸开始报道有关苏松铁路开始建设的事情,紧接着又刊登了铁路公债发行的消息,并且昭告所有人铁路公债发行的日期。

    对于建设铁路这件事,苏松地区的百姓当然是支持的。

    但是这个什么公债,却让人打了退堂鼓。

    虽然东南官府的信誉要比明廷高了不少,可是借债的人毕竟是东南官府啊!

    你借钱给普通人,实在讨不回来还能上门去要,官府借的钱还能去讨要吗?

    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息看起来诱人,但是自己的本金看起来不是更诱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公债需要五年后才赎回。

    五年已经可以发生很多事情了,如今南北争霸之中,谁知道五年后是什么光景?

    若是以南统北,那公债自然可以兑换赎回。

    若是以北统南呢?那公债就成了一堆废纸,甚至买公债的人还要被清算。

    所以这一次铁路公债的事情,普通市民和小商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认购热情,毕竟东南官府的信誉放在这里,而且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息,对于并没有投资渠道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了。

    但是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一年百分之三的收益并不诱人,还要承担五年的时间风险,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可怜的庞新跃,才在户部过上了喝茶的日子,就被上司一脚踢到了上海,专门负责成立这个什么铁路公债交易中心。

    庞新跃看着自己手下这么几个临时抽调的吏员,也是欲哭无泪,这铁路公债交易中心到底要怎么建啊?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庞新跃一边按照金融司对保险业的监管规程,搞出了一套交易中心的规程。

    紧接着又开始跑马圈地,准备在黄浦江边上建造一座混凝土玻璃建筑,来作为债券交易中心的办公场所。

    之所以要用混凝土玻璃来建造,并不是庞新跃故意追求潮流。

    其实玻璃和混凝土的建筑物住起来并不是舒适。

    因为保温和散热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冬冷夏热的情况。

    所以苏泽这么抠门的性格,也只把水晶宫作为春季制宪会议的场地,秋天办一办博览会,如果夏天在水晶宫里开会,估计所有人都能热死。

    庞新跃尝试使用新建筑,还是因为他这个部门的预算实在是太少了!

    使用玻璃的天花板,可以增加采光,有效的减少照明的消耗。

    而且这种房屋建造起来速度快,需要的工人也不多,庞新跃只是需要一个看起来宽敞明亮的交易场所。

    这并不是水晶宫那样精巧的建筑物,而只是四面和屋顶都换成了玻璃的露天市集。

    庞新跃这边忙的脚不沾地,松江府。

    松江徐家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转让出去了。

    因为当年申时行在松江府推行累进土地税率,凡是占据过多土地的大户,需要缴纳更高税率档次的土地税。

    徐家二公子徐琨当机立断,除了已经改造成工坊和用作仓储码头的土地保留在手上,其他田地都转让了出去。

    徐二公子其实早就看不上种田那点收益了,而随着生意做大了,徐琨也开始变得成熟。

    “徐家半华亭”的说法,是架在在徐家头顶上的一把利刃。

    徐琨他爹可是前明的首辅,徐家在东南官府中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