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铁路公债

    第433章 铁路公债 (第3/3页)

仅仅没有任何靠山,当年徐琨还是想过抢占苏泽创办的上海码头的。

    抛售土地,也可以看做是徐琨响应东南官府号召,想要低调发财。

    可事与愿违,“徐家半华亭”的说法,如今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

    只不过是从徐家占据华亭县过半的土地,变成了徐家占有华亭县过半的财富。

    对于这点,徐琨也很崩溃啊。

    自从几年前那次扩大产能,被苏泽用新技术的水力骡机吊打了徐家之后,徐琨痛定思痛,每次市场上出现新技术,他总是第一次跟进。

    徐家的工坊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但是在大规模工坊中是技术更新迭代最快的。

    而蓬勃的棉布贸易,似乎根本看不到增长的极限!

    徐琨这样的棉布商人才知道,整个世界对于棉布的需求是多么旺盛,而棉布这样的产品又是多么赚钱!

    且不说还保持增长的东南市场,北方的明廷、朝鲜、倭国、南洋这些市场的增长速度都非常惊人。

    如今福州和广州还涌入了大量的西洋商人,他们哄抢丝绸一样哄抢印染华丽的高端东南棉布。

    市场就是一个无底洞,无论徐家生产出多少棉布,总能够被市场一口吞下。

    徐琨拿着报纸走到家里的后宅,这里是徐家的禁区,普通仆役都是禁止入内的。

    老管家打开门,徐琨拿着最新的报纸走进去,直奔着正厢房而去。

    “爹!”

    住在后宅的就是“徐家老祖”,在嘉靖西狩途中失踪的明廷前首辅徐阶。

    这位曾经的徐阁老,此时和一名普通老人一样,穿着简单的棉布长衫,躺在一张摇椅上闭目养神。

    自从离开嘉靖之后,徐阶就隐姓埋名返回了松江华亭老家。

    回家之后,徐阶就闭门不出,隐居在这座后宅中。

    被儿子吵醒,徐阶无奈的睁开眼睛。

    徐阶刚回来的时候,徐琨也总是来后宅,那时候就像是得到新玩具的孩童,向父亲炫耀自己的新玩具,徐琨每天都要向徐阶讲述自己在松江做生意的事情。

    渐渐地,徐琨也不怎么来了,毕竟话题也就这么多,徐家能在棉布行业崛起,其实靠的就是徐家的财大气粗和徐家在松江府的人脉。

    最近徐琨来的又勤快了,因为他开始认识到商业和政治是无法分开的,自家产业这么庞大,早就不是普通商人了。

    所以他经常拿着东南的局势来请教父亲。

    “爹,这铁路公债的事情您看到报纸了吧?咱家是不要多买点支持一下大都督?”

    徐阶欣慰的说道:“你终于开窍了,买,我们徐家当然要买,一定要支持大都督的事业。”

    有了徐家带头,松江和苏州二府的大商人终于不再犹豫,纷纷反应过来认购铁路债券。

    杭州府,东南排名第二的经济重镇,著名投资人于二公子豪掷千金,认购了杭州市场上八成的铁路公债!

    有了这些大商人带头,铁路公债的销售圆满完成,汤显祖终于拿到了苏松铁路开工的启动资金。

    吕钢去了徐州,铁路司中的官员又都是技术官员,他们级别比汤显祖高,却不知道如何筹建铁路。

    汤显祖只能咬着牙背上担子,前往苏州府实地考察勘探路线,协调和各地方官府的关系。

    可其他事情还好,在苏州府铁路沿线土地搬迁的问题上,汤显祖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苏州府的诉讼氛围浓厚,不少土地的主人拒绝搬迁,卡在重要路线上待价而沽,甚至还将铁路公司告上了公堂。

    汤显祖无法招架,只能匆忙返回南京,准备向刑部求救。

    刚刚抱着卷宗走进刑部,一名同年的观政进士认出了汤显祖,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汤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