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教育不公

    第503章 教育不公 (第1/3页)

    张居正去职后,一直到了九月份,京师已经开始进入秋季,中书丞相终于定了下来。

    主要是实在拖不下去了。

    九月份要开始秋税征收了,如今三万九边新军停在鸭江边上,朝鲜的国主在平壤,一天给大明朝廷写一封信,请求大明朝廷出兵帮助他平定国内叛乱。

    除此之外,各地征收的粮食需要入库押送京师,京师的工坊需要生产,将武器运送到各地的新军。

    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力的中书省协调,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有人来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比谁先耐不下心来屈服。

    第一个屈服的自然是李春芳。

    他也清楚自己的威望不足,不可能和张居正一样大权独揽。

    都是当丞相,人和人还是不一样的。

    李春芳认识到了这个事实后,果断认清了自己的定位。

    他向皇室屈服,虽然不同意交出去奏章的批驳权,但是同意每15天举行一次大朝议,到时候由两宫太后垂帘,共同商议朝廷的大事。

    这等于将一部分的权利让给了皇室,李太后很快就同意了这个方案,开始支持李春芳担任中书丞相。

    李春芳又向文官集团屈服,他同意废除张居正实行的“考成法”,又增加了在这一次倒张出力不少的清流言官的权利,宣布了每一个言官和御史都拥有独立的建言权利,并且不需要为自己弹劾的内容负责。

    这条举措类似于武周时期的“风闻言事”,果然这条建议一出,就得到了清流言官的支持,李春芳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最后就是各地督抚了。

    李春芳同意各地巡抚的要求,给他们都加尚书衔,允许他们和李成梁一样,拥有任免九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更高品级的官员,他们也可以向朝廷推荐,只要吏部同意就可以任免。

    这三个让步措施一出,李春芳的名望立刻超过了张居正,成了整个大明呼声最高的丞相人选。

    这些消息,自然被京师情报站送到了南京,送到了大都督府的案头上。

    苏泽看到了李春芳的改革方案,忍不住笑了出来。

    申时行正在带着妻子在大都督府做客,看完了苏泽递给他的京师情报,申时行忍不住说道:

    “没想到张居正也镇不住啊,汝霖,我们现在要进攻吗?”

    苏泽摇头说道:“现在进攻,反而会让明廷团结起来,李春芳的位置是坐不久的。”

    在失去了张居正之后,皇帝年幼,太后又是不懂政治的普通妇人,明廷中枢的权威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等到失去了中央权威,接下来就是各省军阀自立的剧本了。

    申时行看着情报说道:“央地的矛盾,古已有之,李春芳将官员任职权力让渡给地方,这是取祸之道啊。”

    苏泽也点头说道:“这央地问题,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我们东南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