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

    第506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 (第2/3页)

    这一次松江府的商人找上徐琨,是希望能将徐家的算学学堂也并入到综合性书院中,升为算学系。

    投资书院这件事徐琨自然是跃跃欲试的,但是这么做是不是公然和东南内阁打擂台,徐琨又有些犹豫。

    徐阶听完了儿子的叙述之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投资入股可以,但是我们徐家不能参与书院的日常运营,最好所有出资人都不要参与运营,而是从外面聘请大儒来做山长。”

    徐琨思考了一会儿,很快明白了老父亲的意思。

    徐阶说道:“书院和经商不同,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运营,而且读书人也和管理雇工不同,年轻的读书人是很容易受到影响和煽动的。”

    徐琨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一次反对东南官府在内陆省份开设学院,嚷嚷的最凶的就是那些年轻的读书人。

    他们血气方刚,很容易闹出事情来。

    徐阶说道:“请有名望的大儒来担任校长,才能压住这些冲动的学生。”

    “不参与运营,才能淡化商人投资的属性,让更多人来读书。”

    徐阶说道:“办学是好事,咱们徐家的产业能不能继续传下去,也许就要看这座学校了。”

    五日后,松江府二十三家大工坊主和商人宣布,在上海县投资设立一家私人书院。

    这家书院以工程、算学、航海、农学、机械为主要专业,也设立新学、律法等文科专业,也是一所综合性的书院。

    投资的二十三家全部都宣布不参与书院的运营,专门从外面聘请大儒担任山长,而书院的教授也都是从外面聘请的。

    松江府带头,苏州府、杭州府、福州府也纷纷有人出钱,其中最豪横的自然是杭州府的于公子了。

    于公子慷慨解囊,直接出资五千两银子,在杭州建设一所新的书院。

    这所书院同样是综合性的书院,于二公子也不参与书院运营,专门聘请大儒担任山长。

    这几所综合性的书院,甚至让大儒也成了香饽饽。

    如今东南那几位有名的大儒,包括吕钢这种技术专家的徒子徒孙,都有人开出高价聘请他们担任书院教授。

    就在东南开展了人才争夺战,甚至引起了一些北方的知名大儒也开始向南方跑。

    在北方,读书人的出路也就只有做官了,在南方则多了很多选择。

    无论是加入一家报社或者杂志社成为一名编辑,或者直接著书立传出版卖书,又或者加入书院成为专职教授,这些职业在收入上和社会待遇上都不亚于进入官场,也得到很多读书人的追捧。

    就在东南大力投资教育的时候,明廷的新一届中书省终于定下来了。

    李春芳接受了两宫皇太后的诏书,正式出任第二任中书丞相。

    不过这一次中书省还添入了三名副相,中书丞相的职权远不如张居正执政的时候。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春芳的权威不足,只能做出各方面的妥协。

    中书省终于开始运转起来。

    首先是鸭江边上的九边新军,明廷终于想起来了这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