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

    第511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 (第3/3页)

抚和陕西总督势不两立,双方势如水火,李春芳根本号令不了四川巡抚江东臣,人家如果死活不愿意运粮,那最后下不来台的反而是李春芳。

    李春芳终于理解了他前任张居正的难处了。

    他的权威性还不如张居正,甚至无法命令这些地方督抚。

    李春芳只能派出使者,前往河南、陕西和四川协调,希望四川巡抚看在大局的面子上,支援汉中一些粮食。

    结果就在李春芳的使者还没到四川的时候,熊况带领的东南新军就出动了。

    十一月二日,熊况抛下后方的步兵,带领骑兵独立团,只拉着轻炮从襄阳出发,沿着汉江向西,进攻被明军重兵防御的均州。

    均州,就是后世的十堰,位于汉水之侧,武当山下,是从襄阳进攻汉中的重镇门户。

    荆州和襄阳被东南新军攻占之后,湖广一部分的明军退守均州,陕西总督郭朴也命令自己麾下第一协的新军,会同这些溃兵一起驻扎在均州,合计一万五千人。

    熊况带领的骑兵,却没有围困均州府城。

    熊况先是三次击溃了试图出城作战的明廷军队,又将均州城外的明廷军营和据点全部摧毁,还派遣死士将均州在汉水上的码头炸毁。

    明廷军队三战三败,自然不敢继续在野外和熊况作战,只能退守入城市中,死守城市。

    熊况等到明军退入城市后,就不再攻城,而是继续一路沿着汉水狂飙,前往

    而是直接绕过了均州,沿着汉水一路狂奔,直接跳过了均州(十堰),开始攻打金州(今安康)。

    金州,是汉中府的重镇。

    看金州的位置就知道了,从陕西入汉中的几条通道,就在金州汇聚。

    均州(十堰)的明军后勤,就是从西安驼运,走几条入汉中的古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先运送到汉中地区,然后沿着汉水送到金州,再继续向均州前线运输。

    但是郭朴却没有在金州(安康)留下重兵。

    原因也很简单,郭朴手里的兵力不够。

    汉中地区需要防御的重要节点太多了,而且郭朴防御汉中,主要是为了防御东南新军进攻西安。

    所以理所当然的,郭朴的军队,主要就是驻扎在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三座入汉中通道附近。

    一旦这些军队被攻击,那郭朴就会让他们迅速撤回西安,而不是留在汉中和东南新军死磕。

    说白了,汉中和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本身并不是一个战略版块。

    郭朴的基本盘是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是渭河沿岸地区的宝鸡到西安的地区。

    郭朴在战略上,完全可以放弃汉中,只要和当年曹魏一样,死守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三道的出汉中通道,就可以用更小的代价守住关中平原。

    甚至可以说,驻军在汉中,拉长了郭朴军队的后勤补给,在战略上反而是错误的。

    果然在熊况的意料之中,金州(今安康)并没有太多的军队防守,熊况迅速攻克金州(今安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