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山东“大捷”

    第602章 山东“大捷” (第1/3页)

    伺机待动就是按兵不动。

    山东本来有四镇明军,两镇是李成梁最早练的三镇新军中的两支,一镇是李成梁在山东担任总督时候再练的兵,最后一镇则是在李成梁进京担任大将军后,因为山东兵力空虚而收编组建的团练军。

    这四镇的军队虽然都叫新军,但是完全不同。

    两镇精锐在山东被叫做大明新军,它们的番号也是大明新军第一镇和大明新军第二镇。

    李成梁在山东组建的叫做山东新军,它的番号是山东新军第一镇。

    最后收编团练组成的叫做厢军,它的番号是山东新军第二镇。

    三种叫法,同样是当兵,待遇天差地别。

    大明新军是李成梁的心头肉,是他能够执掌大明朝政的底牌,待遇上也是最好的,每天可以吃三餐,每餐都能吃白面馒头,两天都有一顿肉食,训练用的也是实弹,住的营地也是济州城附近精心修建的军营,这些军营因为已经修建多年,大明新军的待遇又好,所以在军营周围形成了市集,甚至比济州城内都要繁华。

    如果大明新军是李成梁的亲儿子,山东新军就是干儿子了,山东新军的驻地在更加前线的地方,住的军营是老旧明军的营地改造而来的,每天只能吃一顿馒头,剩余的时候都是窝窝头,五天才能有一顿肉食。

    用的武器也是大明新军淘汰下来的,平日里的训练也就是举着枪操练一下,火炮也没有几门。

    待遇最差的就是厢军了,这些军队基本上和团练一个性质,原本都是山东地方上自己练的武装,被李成梁整合而成的。

    这里面人员复杂,有一些是山东各县的地痞无赖,被当地的官府抓进去当兵的。

    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善类,进入军营也是眼红大明新军的待遇,本身又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军纪相当的差。

    这些军队中也有一些为了明廷自愿参军的本地乡绅子弟,还有一些是为了在乱世中投机的投机分子,这些人进入厢军之后发现待遇差,而且李成梁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