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朝鲜的变化

    第652章 朝鲜的变化 (第2/3页)

高,虽然还比不上苏州府松江府这种东南最繁华的地区,但是也要比很多中原内陆地区要繁荣了。

    相比之下,刚刚驱赶了王室,废除了两班贵族特权,百废待兴的朝鲜,就完全被琉球落下了。

    琉球除了贸易的优惠之外,它作为东南领土的一部分,是得到东南舰队的保护的。

    但是朝鲜作为内省,东南并没有在朝鲜驻扎太多的军队,李舜臣还需要位置一支军队,要负责应对北方的女真和随时想要复国的朝鲜国主余孽,同时还要维持一支海军应对海上的倭寇威胁。

    而朝鲜作为一个小国,需要花费不少力气来维持这些军队。

    这同样也是很多读书人要求尽快并入东南的原因,如果朝鲜是中原的正式领土,而不是内省的话,这些费用就不需要朝鲜来承担了。

    沈一贯是乘坐飞剪船,从仁川登陆后前往汉城的。

    如今山东虽然还控制在明廷手里,但是随着东南海上力量的强大,明廷在山东的海上卫所只能建造炮台防御陆地,已经失去了海上巡逻的能力。

    现在整個渤海非常的热闹,往来大沽的商船密密麻麻的,整个东北亚贸易可以说是相当的繁荣。

    甚至到了晚上的时候,沿着渤海一线的很多渔村都会亮起灯塔,成为走私的港口,从山东到辽东,只要还没结冰的港口都有走私船的影子,东南的货物通过这些船送到北方各地。

    沈一贯见识到了仁川的繁荣,而从仁川到汉城,这一路上沈一贯见到的汉字招牌之多,让他简直怀疑自己没有离开南直隶。

    其实本来朝鲜上层都是使用汉字的,李舜臣在私塾接受的就是完全汉化的教育。

    朝鲜国主还在的时候,朝鲜君臣的奏章都是用汉字写的,引经据典的程度和大明也差不多,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极大。

    而李舜臣成为朝廷统领之后,也在继续加强汉化改革,他也学习东南开设简易扫盲学校,培养产业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