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宣传战

    第673章 宣传战 (第1/3页)

    这场战争到了这一步,双方都已经豁出去了。

    李成梁以太后的名义召开大朝会,决定出兵徐州之后,明廷这台腐朽的政治机器也动了起来。

    首先是山西、京畿和山东各自征调五万民夫工匠,专门负责军工生产,京师的所有和军事有关的工坊都派出大臣监管,专门负责保障战时的军事生产。

    紧接着漕运船只都被集中起来,京师生产的各种物资通过京杭大运河北段拉到济州城,过几日大将军李成梁就会亲自驻扎在济州,指挥前线的战争。

    李成梁虽然因为连续的战败而威望大失,但是这一次的决战论在京师一出,明廷也算是凝聚成了共识——

    决战是必须要打了,如果再不打决战,那明廷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既然决战是一定要打,那如今明廷能够指挥和领导这场决战的,也只有李成梁一个人了。

    在这种共识下,李成梁成了唯一的人选,明廷的政治和军事机器发动起来,准备这场决战。

    山蒿先连续写了几篇文章来说明双方的军事力量,鼓吹明廷的军事实力,将之前的失利归咎于各地督抚不敢战,不愿意战的问题上,并且夸赞李成梁嫡系军队的战斗力。

    这种说法就仿佛是李成梁的嫡系力量只要一出手,战争就会好起来,山蒿先又将当年李成梁在山东剿匪的例子拿出来宣传,指出当年被李成梁驱赶渡海的东南军队,如今就是朝鲜的大统领李舜臣,当年李成梁将李舜臣压着打,就等于将东南的正规军压着打。

    只要不出手就是绝顶高手,明廷上下也确实被这些说法鼓动,对战争的胜利抱有一丝希望了。

    济州城,这里是山东的大运河枢纽,水陆重要的节点,在李成梁囤兵于此的时候,这里就是山东的军事重镇。

    大明新军的驻扎地就是济州城附近,这些年来济州城形成了一个畸形繁荣市场。

    新军的待遇这些年有所下滑,但是整体上还是要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