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经济合作社

    第二百二十五章 经济合作社 (第2/3页)

明白,只要不出意外这就是长期的。一个月能给镇里带来上千财政收入,一年可是上万呢。就算只要30%上交,镇里也不会舍弃这收入,大队里的人也同样舍不得。

    所以现在就是有想在龙津镇安家落户的,承诺开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到二大队接一个亲人过来,如果不是二大队那边有亲人的,其他地方有也可以收容。

    罗成听了第一大队的打算,其实也有一些想法的。想明年年初跟第一大队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给一些简易物品加工给他们去干。而第一大队成为汽车厂的蔬菜和肉食保障基地,简单点说就是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社,进行互惠互利,其实也就是公社后期发展的必然过程。

    这事情,罗成在父亲罗文回去的时候,让他去跟镇里说说。当然了,这经济合作社肯定是建立在不影响农村种粮的情况下成立的。新开荒的地,其实第一年并不适合种粮的,起码大米和麦子之类的不适合,有产量也极其低。

    特别是山坡上开荒出来的田地类,种水稻还得弄水沟之类的,地势高还不好弄水。但如果种菜就不一样了,农村人现在不怎么种菜,那是种多了也不好卖,不允许个人买卖。家上农村人吃菜也细,吃饭的时候一点点菜就够了,所以别看农村到处都是地,但菜地其实少。

    这要是农村合作社能成立,在运输方面,汽车制造厂也是能出力的。每次去拉菜和其他的东西,可以由汽车厂这边负责,并且,工厂的厕所大粪之类的,只要大队里提供木桶,这边也可以去镇里的时候,把菜拉过去。

    而且如果田地里的粮食以后要是再欠收,通过经济合作社,罗成还可以适当弄点粮食卖给村民。当然前提是汽车制造厂的产品真的出口以后,能弄到额外的粮食。

    搞经济合作社,可不能把粮食规划进来,那就动了粮站的底线了,农民可是要交公粮的。

    罗成下午是在汽车制造厂,带着一些组装工,开始组装叉车了。这机动叉车几乎很多部件都是重型的,好在厂里自己生产了手动叉车,在搬运东西方面省时省力。

    而在龙津镇那边,父亲罗文回去就跟罗保田说了这个事情,大队长罗保田听到这消息后,自然是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的。但这事情得找镇里的公社领导,他们可没权力答应这事,这等于直接在镇里成立了一个部门了,还要专门上班的人员。

    而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由罗成的父亲担任再合适不过了。所以把城里带来的粮食给要分的人分了一下,罗保田和罗文就去公社找新来的镇长说这个事情了。

    新来的镇长,最多也就是不偏袒哪一边,这也是为什么上面上次选择空降一个人来担任的原因。但镇里的书记还是有点偏袒的,毕竟在担任书记之前是长津镇的一把收,对于二大队的队长和一些成员,天然熟悉一些。

    当然了,现在合镇后,都属于同一管辖范围,偏袒太过也不可能。

    但听到一大队要跟城里的汽车厂搞经济合作社,也算是集体性质的。在保证不影响明年的粮食种植情况下,又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了。

    至于说种菜养鸡鸭猪供应汽车厂,对于镇里来说那是小事。书记听到又有新的项目合作,那才是眼前一亮。

    做木托盘,生产一个就可以卖一块四,而且通过大队里的会计汇报的情况,镇里也是知道的。汽车厂是挣了一毛钱的运费,这是一开始协商的。但其实现在是由大队里直接送到轧钢厂了,等于汽车厂什么都没出,最多就是垫付了托盘的资金。

    因为轧钢厂那边是跟汽车厂月结货款的,而大队里跟汽车厂是属于短期合作,送一次货结算一次。并且大队里等钱等粮用,月结可拖不起。

    镇里给汽车厂供应蔬菜,那能有几个钱。很多菜在城里的农贸市场才一分钱一斤,大白菜实际上还没有一分钱,要是少才按照一分钱算,要的多,可能是五斤菜才四分钱。所以镇里要是给汽车厂明年供应蔬菜,这价格也不可能高于市场。

    一百斤蔬菜才卖一块钱左右,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