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地方上的支持

    第二百三十六章 地方上的支持 (第2/3页)

是英国,殖民地多,港口多,就算有些地方撤离了殖民,只要不是那种战争式撤离的。一些港口依然保持使用着。对于叉车这东西,那真是多多益善呀。不是说英国就没有自己的工业生产叉车,而是不够用。就跟国内的轿车一样,一年就那么点产量,依然每年都要进口一些汽车。

    所以要谈的就是价格问题,什么货币,或者什么交易方式。货币差不对等,那就最好是以物换物。英国的烟草多,落后地区殖民的话,种的都是烟草。粮食和牛肉啥的,也还行。但价格不能按照中国国内的价格算,中国不是实行票据购买制,粮价不可能这样低的。

    这就跟抵债给苏联一样,也不是按照一毛多的价格去抵债,而是两毛多。

    现在就是国内的货币汇率太高,人民币换美金都是1.6:1,对应的其他货币都是这样的高比例。所以你国内自己一台叉车卖五六万人民币,可想用这价格卖到其他国家根本不可能,光美金都得三四万了。

    不过这价格好商量的,汽车厂那边给的出口价格其实就三万人民币,而就这价格,上面其实都觉得高了。国内的汇率为什么这样高,还不是为了保证粮食和矿产还有茶叶布匹之类的出口有足够的利润。

    要是真的一美金就可以换六人民币,那等于一美金就能买四十斤大米了,而苏联的债务,更不用说,要用几倍的物资去抵债了。

    但现在工业出口就不一样了,汽车厂造一台叉车的实际成本又不是算不出来。2T的叉车,发动机要求也不会高哪里去,就算比汽车大一些,国产的也就一千多,而这一千多的发动机只是汽车厂的成本,这一千多块,发动机厂还要挣钱呢。

    只要配件不进口,汽车厂就算造一台叉车,用去七八千,但对于国家来说,这成本可以砍去一半。买轮胎,轮胎厂有利润,买轴承,板材,钢铁厂有利润。哪怕买个螺丝,螺丝厂也有利润呢。

    这就跟罗成现在自己造发动机一样,如果不算设备和人工成本。那发动机分解成各种材料,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本。

    但要是设备都不需要进口,你几十万的设备,在国家眼里也就是铁疙瘩的成本。罗成新设计的发动机,不考虑设备技术人工等成本,其实最多二百来块钱就能搞定。但罗成现在对外出售价格却是三千,谁都知道这样的价格离谱,但也没谁说什么。

    国内现在自己都在这样搞,进口的东西基本都是翻个五六倍价格对内销售。其实翻再多倍也不过是肉烂在锅里,这样翻倍,主要还是希望大家别依赖进口。让你买不起,然后自己努力研发生产,发展自己的工业。

    所以哪怕一台发动机罗成定价三千,其他人有意见也被压下去了。原因很简单,虽然是国产货,但它能出口,能挣外汇,那就让国内那些可用可不用这款发动机的企业,就别盯着这发动机。

    其他企业也一样,有能耐你就整能卖出国的东西,你订的销售价格跟进口产品价格一样,上面同样不会说话。就怕你产品不行,还唧唧歪歪乱卖价格,那国内的物价调控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叉车对于英国目前来说是刚需,跟苏联不同,苏联只是拆析出来可能就不会再要了。而英国,就算也仿造,能自己生产出来,但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除非你价格要的实在是太离谱了,所以他们是会一直大量要的。

    就比如香江,现在归属权还是英国,就这一个自由港口,弄个百来台叉车过去都不算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