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直接开口要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直接开口要 (第2/3页)

寡不患均。你只要对某些人特殊照顾,其他人感觉跟那些人能力差不多的,待遇却天差地别,就会抗议。说引进人才,谈何容易,现有的人才就不是人才呀。

    后世黑人留学,补助拿到手软,为什么自己国人能力却不弱,还要自掏腰包。这一就是对外向国际看齐,有人才留学就给补助。那钱是为了留着国外人才的,但对内,你本来就是国人,不给你钱你不还是在国内嘛,为什么要给。

    指望冶炼技术突飞猛进,罗成不敢想。但这年头国内汽车又不多,没啥车祸,为了量产,有些车壳做薄点没啥。后世更薄不都一样没问题嘛。

    发动机有库存,罗成又不是不清楚,这就是为以后汽车量产准备的。罗成定价三千,其实不是为了卖发动机,而是在卖车的时候,就按照发动机三千的成本计算,如何一个发动机成本就三千,组装好对外出售,总还得加价格卖吧。到时候出售价格发动机核算五千不过分吧。

    啥都卖便宜,以后要是就玻璃和轮胎是其他厂采购的,其他都自己厂生产。成本压缩到几千块,一辆车的实际成本就跟进口一台发动机的价格一样了,你让汽车厂怎么去卖五六万的价格。

    不光是发动机,就算是变速器,罗成以后要是对外卖,也不可能出现低价格。减震器和助力泵这种技术含量低,随便研究一下就能仿造的,那没有办法,卖的适当利润比例稍高一点就行了。

    所以听到红旗汽车厂要订购发动机,罗成其实有些头疼,工艺复杂不说,其实产量还并不好随便加。这里主要是涉及到组装式防盗安装情况,加一条生产线,军工车间防密组装起来也还算不难。

    军工厂来的人,工程师要忙着设计机械,还要跟着胡平老师研发空调之类的。现在方块车2.0的车壳,也是靠他们敲打出来的,只不过造型不太复杂,还算比较轻松。而叉车是真的费工费力,可着涉及出口,哪怕就是一个简单造型根本不影响性能的。就一个美观代表着国内的颜面,没人提议说干脆就弄成四方的。

    总共一百六十多人,分散一下,还要完成发动机的好几个步骤隐秘组装。这涉及机密,招工人招再多,也不会随便在这上面添加人手的。

    当然了,真泄露了,毕竟也就算是高科技民用产品。按照损失算,别人要强硬解析,也就是一二百万加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硬要说汽车厂发动机的技术价值,其实也就这样多。所以说,有些技术其实也是有价值的,真要有人出钱,罗成也不建议出售技术。

    不过技术这东西也不是卖了就没了的,完全可以一份技术多卖。最多碰到有钱的金主,直接区域买断,比如指定某几个国家只能卖给他。

    所以在听到日本要买一百台的时候,罗成是真正的高兴。最好是先卖他个几百台,然后就不卖了,等他解析到一半左右的时候,直接卖他技术,或者技术交换都行。

    到时候一但技术弄出去了,就不用搞什么防仿造了,不但不防,还主动卖。英国法国在这年代也是有汽车公司的,不可能对发动机不感兴趣。美国的话,其实现在汽车产量不小,但因为是对立关系,要卖出去难。

    而发动机技术卖出去后,不代表发动机就没市场了。国内人工便宜,注定成本低,再打价格站就是了,反正这年头又没反倾销条约。而国内又没有民营企业,对外再怎么折腾,对内多少能有一个合适的利润价格的。

    让副厂长赶紧给轧钢厂发货,至于红旗汽车厂想买发动机。尽量卖惨装可怜,想买可以,量不能多给。起码在没解决真正产量可以无限制提升之前,发动机不能多给。

    打发走副厂长杜永康,罗成的心思也动了起来。这发展之道,好像自己之前专牛角尖了,以为提前透支利润就很牛逼了,滚雪球发展了。但今天这事,让罗成体会到军工厂的好处了,赵主任这些人根本不够用。

    在后世,真正快速的发展办法是什么,是收购。直接多花点钱,弄现成的。而这时代,罗成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工厂不是自己的,也没有私人工厂,所以没有收购这一说。但再想想,赵主任他们怎么来的,还有连城分厂的事情。

    这时代没有收购,但有收纳呀。而且啥东西都是国家的,属于要东西可以不给钱的那种。不但不用给钱,要是被收纳的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