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个月后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个月后 (第2/3页)

刚开荒出来的土地都可以种植。

    而开荒的话也很简单,不是有很多逃饥荒的人嘛,全部弄来开荒,不给钱,一天给二斤大米三斤棒子面。让他们除了自身吃的粮食,也存一些粮食,这样以后回去没钱没关心,起码有粮食吃。

    姜书记一听,这是好事呀,弄去工业区那边的荒地荒山干活,能挣到吃的,总比他们地方上单纯的施舍的要好。可惜的是要的人不多,这活也不能长久。

    其实这事情罗成依然可以交给合作社去弄的,但单纯一个龙津镇的规模和人手是不够的。虽然也可以发展其他乡镇弄农村经济合作社,但罗成感觉没有必要,本来弄这个就是为了帮助镇里的亲戚。扩张到镇外其他地方就不用了。

    而且镇里的人只能顺带用开荒出来的土地种植蔬菜,平时还要干农活。目前汽车厂需要的蔬菜提供没有问题,多了不特意派人管理,就不行。

    种植养殖的事情,罗成只需要把自己的需求提出来。交给农业大学就可以了,让他们就当是种植养殖基地使用。不但扩展了学校的实践性,又让罗成可以只发一些补助费就让一个大学的人免费为他出谋划策。

    和罗成想的一样,汽车厂的粮食拉走一大批后,地就批下来了。罗成立刻带着人去了农业大学,说明来意,要种草莓,是以前BJ引进的一种水果。SH城那边能弄到种子,也有种植技术,如果学校愿意帮忙的话,派学生去那边学习几天,把种子带回来,怎么种植随便他们。他们只需要指挥,保证想要多少人来帮忙就有多少人。

    而且学生可以担任种植项目工作,愿意到汽车厂上班的,安排岗位,不愿意的,给正式工的工资补助。

    不但是草莓,蔬菜水果,只要他们能折腾的,汽车厂都愿意合作。没办法,罗成给的太多,本土的农业大学屈服了。

    就这样,随便折腾一下子,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工业园那边,都是十几厂房同时施工的,道路也在修缮。

    义安城已经看不到乞食者了,管你年龄多大,只有手脚好的,都拉去种植基地强制干活了。你要么选择回自己的家乡,地方给你十天的粮食。这乞食者,去农村也没人要,农村人自己都要努力开荒才有更多的地种,好保证收获更多的粮食,是不可能随意接纳外人的,接纳外人意味着今年分的粮食大家就要少吃一口。

    在城市里,影响城市形象,明明地方上努力解决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问题。但乞食者多了,不知情的人还因为这边城市里的人生活过的差只能乞讨了,哪会认真想这些人是不是义安本土的。

    所以真的是强制是去干活的,干活给吃的,也不是按照罗成来,有人记工分。十分算一个工,满一个工的才是罗成说的二斤大米和三斤粗粮。但老弱的话他记不满十分,只能按照得分比例发粮食。

    而这一个月里,牵引车和公交车汽车厂也都生产出来了。牵引车,前面结构跟货车是一样的,只是更改了后车的一些部件位置和轴承运用,真的不算难。而且难的地方罗成还做了引导,这牵引车,主要部位其实还是和后车车厢连接的部位。要保证连接安置后,要安全灵活,别车头一个转弯,车后面就甩出去了。

    而公交车,也叫班车,基本结构也是货车的底盘结构,就是车身造型不一样,有罗成提供的造型和图纸比例,合理的套货车地盘就是了。

    另外了是,最早的那辆货车已经完成了测试要求,带货跑了两万多公里,一点事都没有。也开始投入生产了,并且因为罗成带来了柴油发动机的结构图纸,加上有些部件跟汽车发动机类似。所以柴油发动机的生产也上线了。

    大货车的发动机是采购的船用发动机,现在汽车厂投入生产货车,可以直接用自己厂里生产的发动机了。甚至叉车的发动机也在逐渐减少采购。因为不同叉力的叉车,发动机马力和大小也不一样,结构虽然是差不多的。但汽车厂新弄好的生产线,还不能同时上马各种型号的柴油发动机,除非再增加生产线,所以采购方面不能一下就取消了,得慢慢购买设备,慢慢全部自产。

    在这一个月里,617厂的技术人员也来这边上任工作了,来了三十多人,归入赵主任那边管理。齿轮的生产设备也运输过来了。

    “大哥,嫂子回来了嘛。”

    “怎么天天找你嫂子,有什么事就不能跟我说嘛。”

    “跟你说又没有用,嫂子不是在弄电影嘛,明天电影院没电影放,我们想跟嫂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