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工业区以后的人事安排

    第三百零四章 工业区以后的人事安排 (第2/3页)

都算好了的。没办加,这没班加也就没有额外的收入。有班加是很多人都想加的。

    现在罗成布置的工业区任务就是如此,这任务,没能力的想加班还没资格呢。

    所以赵主任应了下来,不就是加班干活嘛,军工厂的工人也是工人,六七级的技术工人一样是工人。先大干特干三个月再说,何况他们这样的活真要说起来,比挖煤的总强多了吧。

    工作的安排基本上也就这些,在没有更好的型号钢材出来,罗成就算待在国内攀科级也没有用。轴承不像齿轮,以前还没有生产大货车的时候,解放车和一些运输车辆,就经常出现轴承断裂的情况。

    哪怕罗成不再借用系统,让工业区的汽车设计工程师,设计牵引力更强的大型货车。构造上根本不需要有多少改变,就是一个数据调整的问题,但那又有什么用。

    就像姜组长他们,已经在研发五十吨的货车了。可通过力学的计算,光理论上就有很多问题。任何就借用了新的生产材料在测试生产,用的是加了稀土的新型钢材。

    各种齿轮,轴承,链条之类的,只要会产生扭力和拉力的,都改用了材料。但这材料是用来生产坦克和飞机的,红旗汽车就是用的这样的材料,只不过之前是进口材料在生产。现在能自产。

    最高领导人坐的红旗轿车,可是重达六吨的,但那都是给领导人坐的,罗成这货车,最多就只能造一辆,当一个研发车来造,成功了的话,在没有批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再生产第二辆了。

    胡平老师也一直在搞研发,现在汽车厂有普通压缩机和空气压缩机。而他发现,罗成在不少产品方面用了液压技术。他觉得,空气压缩能带来很大的动力,这液体压缩的话,力道更不小。

    通过简单的打气筒和液压千斤顶的原理就可以看的出来是空气压力强还是液压带来的压力强。只不过通过测试,液压强是强,但比气压难运用,而两种压力方式如果配合运用。用气压带来更强的动力,而液压可以通过调整液压器的空间大小和液体量,能让力道达到更精准。

    现在国内的冲压机,只能大概的在一个冲压力度范围内。接通电源,就能机械式冲压。但工业区弄出气压压缩机后,胡平带来的学生已经在改良,安装气压调节器,有气压调节器,就能在很多类型的机器上使用了,要增加多大的压力可以通过调表处理。但超过总气压力,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生产更大的气压机。

    而气压配上液压,双重调整,胡平发现,力度竟然开始可以实现精控。但目前也只能实现简单的精控,而要想达到多重精控,就得设计出一套专门的控制机器。

    如果设计出来,就能直接生产一些精密的仪器了。

    换个形式来说,材料不行技术来凑。材料的密度问题,制造车身无法一次冲压成型。那么其实可以转换思路的,可以生产一台机器,控制精准的力度,代替一些敲打的锻工师傅,可以实现不冲压,但能用机器敲打的完成一些需求。

    当然了,胡平老师的技术并不算创新,因为国外的一些工业技术好的国家,他们生产的一些精密仪器,本来就是各种力学机械化的运用而已。胡平最多属于在追赶国外的技术道路,只要他的研发成功了。工业区很多设备其实就不用从国外买了,比如生产齿轮的,需要精密机器的,工业区以后也能生产那样的机器了。达到设备国产化。

    对于技术研发和生产,罗成是支持的,但工业区目前只能开始攒技术了,就算研发出来一些东西,也没必要立刻投产。

    科级是第一生产力,这不是开玩笑的。但目前是工人阶级社会,后世为什么那些高超的技术工人逐渐消失了。就是科级机器设备,代替了那些人。这高端技术工人不说,就低端的,纺织厂其实生产效率也不高,但后世机械化了,同样规模的纺织厂,后世最多只需要五分之一不到的工人。

    研发出来后,自用一些技术还可以,但咱们是汽车工业区,不是机械厂,没必要生产机械去卖钱。就算是在香江,在工人工资没上来之前,哪怕罗成能生产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