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香江旱灾

    第三百一十四章 香江旱灾 (第2/3页)

会被惹上头。在香港是你不招惹人家,人家主动招惹你。

    罗成想着她去新加坡也好,邵氏兄弟卖给他的产业,可是有不少居住的房屋的。送一套给高茹都可以,价格便宜的很。而且这样一来,两地他们师生可以互相照应着。

    一直当将近七月,香江这边的旱灾算是初步解决了,倒不是下雨了。而是国内做出了决定,虽然香江现在在英方人手里,但香江的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不能坐视不理。

    因此决定拆巨资几千万,直接把深城这边的水引入香江。达到一绝永患的效果,否则这次帮助了香江,下次又出现怎么办。要知道香江的淡水只能依靠雨水储存而已。四面是海,没淡水河流。

    当然了,要想东江水供应到香江,工程不小,有点远水解不了进渴。因此,另外也在实行治标的办法,跟罗成一样,用轮船在给香江运输水源,每天十二小时运输。香江这边也出动船只,不能光国内出力。

    在香江的罗成,这才明白为什么香江这样一个缺水的岛屿,竟然还能经济起飞。想想也是,除了国内在它还没起飞的时候帮一把,哪怕归属权还没回到国内,但都是同胞,怎么可能会坐视不管。

    因此也就是在国内做好处理香江缺水问题后,哪怕香江还没立刻恢复一切,但给香江内的所有人算是来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了。在半个月后,通过国内不断的运输水过来,居民用水已经得到了满足。

    然后就是用水量少的工厂,再然后就是印刷厂之类的。若是罗成早知道这样的情况,或许就不会把生产线加工厂弄到新加坡去了。除非以后新加坡也当成一个出口基地,现在那边也是一个二百万人口的地方,一样缺少基础资源。

    有些原材料能在当地购买,有些还是一样需要国内运输过去,那边加工好了又运输到香江。这样来回多了道运输工序,时间和运输上的成本不少。

    但目前已经这样了,只能慢慢来,国内供水的工程还没弄好。等弄好了,完全可以再上马加工厂。

    在这期间,罗成也就回了一趟国内。新的一届毕业生又要面临找工作了,大学生中专生包分配,高中生依然还是不包分配,但属于有文化的人,不挑剔工作,城里找不到工作,肯下乡的话,肯定有安排的。

    罗成这次回去,主要是太多人想来工业区这边上班了,现在不光是本地的学生,也不光是本省的学生。而是外省很多优秀的大学生,特别是学业跟理科有关系的,都想来这边工作。

    第一次罗成大量接收高中中专大学的毕业生,就跟曾说过,他们是占了工业区第一次招收的便宜,几乎只要是人品没问题的,那是来者不拒。但现在工业区在控制着发展,人才是要,可现在不是一个省了,是省外的一些学生都想来。

    罗成不回国内去解决都不行,因为这属于大事情,下面的人要是做主了,出了事情其实还是罗成要担责的,这还不如他回来一趟。

    面对这次的分配工作,中专和大学是包分配,但也优先遵从学生的意向。因此得工业区拒绝后,才会重新帮那些想来这边的人分配。

    对于大学生,有些厂一个都没有,中型厂有那么一两个大学都跟宝似的。这年头一个县城每年的高中生才二百多人,整个城区包含下面的县城,高中生也不过一千多人。而大学生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看城市。向义安这样的城市,有百分之三录取就不错了。

    一个大学的招生一般是面对一个省区的,而不是一个市区,并且就算这样,大学少不说,每年学生不会超过千人。

    排除一些学业不对口的,想来工业区这边的大学生总共也就几百人。但这几百人,占据了应届大学生的几分之一了。

    几百大学生,全部吃下来就是了。至于中专生,那就多了,这包分配也不是说他们想去哪就能分哪的。

    罗成的选择是省区的照顾一些,在学习成绩中上的可以接收。至于周边城市的,只选择优秀的安排。义安的中专生,按照跟省区的一样,中等就可以了。也不能全部要了。现在工业区自己办了职业学习,也就是中专,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