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工业区的现状

    第三百三十一章 工业区的现状 (第2/3页)

有他没穿过的工服,两人穿他的工服去吃饭也行。

    主要是这几年小孩个子长太快,小孩又多,哪有那么多布做衣服呀。喊他们回家换衣服,其实也没几件像样的。

    而这来都来百货大楼了,小雨诗诗的小孩都在。茜茜直接提议去百货大楼买衣服就是了,正好天冷了,一人买件大衣或者外套什么的,这票茜茜还真有。没有抵用卷是可以用布票在这边买衣服的,茜茜从娘家来这边,人家知道茜茜和罗成不缺什么钱,有外汇,在义安一样能换钱,只不过钱不能换外汇。

    所以罗成一家子回义安的时候,茜茜那边的父母爷爷给了一大堆子票。几家子的小孩,加一起刚好十人,茜茜娘家那边给的票是多,但布票都是要好些张凑一起才够买件衣服的。大衣的话,还要棉花票。

    让茜茜给十个小孩里外都换上新衣服,钱是没有问题,票还真不够,但一人一件大衣或者外套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年头流行军绿大衣,供销社那边有卖,百货大楼也一样有。再过几年,改革开放,香江那边流行的一些服饰就会传到这边。那时候衣服也不会再要布票之类的了。

    这茜茜是带着一大群人去百货大楼买衣服了,罗成则是在办公室喝着茶,烤着火。可惜当年他坐的位置现在是别人在坐。

    罗成在办公室里询问当年的后勤主任张林,还有副区长杜永康如今怎么样了。王书记让人查看了一下人事资料。这年代,普通工人男性是五十五岁退休,女性是五十岁。如果是干部领导之类的,可以放宽五岁。但当领导干部的,其实是可以在五十五岁前提申请退休的。

    当年张林还是汽车修理厂的厂长时候,就四十多岁了。到现在,就算按照干部级别算,也退休了。至于杜永康,的确有管理能力,但在工业区这边担任副区长的时候,也的确年轻了些。因此在工业区这边熬了十年左右,资历熬够了,还担任过副书记的职位,后来调到省区那边某单位去了。

    而在工业区这边,王书记也不怕跟罗成说实话,发展受到了限制,国内的钢铁产量受知青时代影响,一直也没提升。原材料也就一直卡住了,算上他王四海,在工业区这边算是第五任书记了。

    现在的工业区这边,也就是解决了大量工人就业,车辆生产虽然产品依然紧俏。能跟很多企业直接‘互动’、但体量太大,当领导的混点福利容易,可十多万员工,随便发一样小东西都是十万级的,这边的领导要混日子很容易,但要有所成就,就很难了。

    王书记跟罗成说这些,不是要揭露什么,而是说现在的领导班子各有各的心思。这以后就算没原材料的限制,要发展成为更大的规模,整个班子都不会齐心。

    而且这还只是领导班子的问题,下面职工的问题也很严重。倒不是说职工不听指挥什么的。而是罗成当年在的时候,他招的大量有技术的工人,那时候技术可以的基本年龄都三四十岁了,技术工人也是工人,除了六级以上的大师傅,会请他们多干几年,其他的都五十五岁退休。

    这技术工人级别高的退休工资也算不少,还有就是裙带关系,很多老工人的子女总要安排点进厂吧,否则光当干部的安排,吃相是不是太难看。就跟当年罗成一样,什么福利他都拿最多的,但下面人都按照级别来分,都有呀。

    还有一点,年轻的工人有一些人跟老一辈工人不一样,不把工厂当家看,工作态度不认真。他们觉得干多干少反正工资一样,喜欢偷懒的比以前多了,而且当领导的发现,还真没什么办法拿他们怎么样。

    你说他们不肯出力干活,人家说自己天生力气小,很多活干不动。要不你给换一个不出什么力气的岗位,他们保证认真工作。

    厂里的老师傅劝也没有用,说认真工作学习技术,工资能涨上来。不是说没有一个能劝动的,而是工人多,基数就大,十个人里你劝动一个努力工作学技术有什么用。

    很多人看见跟着偷懒好像的确没太大的问题,工资一样多的,你劝一个回去努力工作。可人家能带坏三个加入到新的偷懒队伍。

    这些年来,工业区就算没对外招工,但内部招工是避免不了的。另外就是自己学校里,还有退伍兵收容任务,所以哪怕十多年没对外招工了,工业区还是增加了几万人。要是算上退休下去又有人顶上的,那起码有六七万人了。

    很简单的算法,要发的退休金人数,和现在职工在职的人数,就是发工资的总人数。所以明面上工业区只扩张了二万人左右,但实际上支付的工资快比以前多一倍了。

    但产量嘛,却没有多少增加。不过工人工资不高,这样多年又没涨工资,对于高利润的工业区来说,工资这方面不算啥。但退休职工也要发些福利呀,过年过节的,难道人家真辛苦干了一辈子,退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