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惨烈激战(一)

    第三百二十六章 惨烈激战(一) (第1/3页)

    六月初。

    从宁远到松山堡有一百多里的距离,洪承畴为了防范清军的埋伏,率领大军走得十分谨慎。

    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率军充当前锋,与杨国柱部相距不到四十里,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在前面开路。

    杨国柱的兵马离中军各部又距离不到三十里,二十多万大军一路慢行,各部的夜不收也都撒了出去,在大军周围十几里的范围内不断巡视,搜索着每一处可能隐藏敌军的地方,同时将各种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回军中,供各镇总兵官以及洪承畴等人参详。

    行军的队列中,来自大明各地的士兵一同向北进发,各部的镇抚官严查军纪,任何人不得高声喧哗,明军各部也的确争气,一路上保持了相当高的纪律性。

    同时各部随军都有不少辎重,中军大部后面又是无数的民夫,运送着大量的粮草辎重。大军后面,由驴车、马车、骡车、手推车,甚至还有骆驼等组成的辎重队伍,一路自南向北蜿蜒着,一眼都看不到尽头。

    刘衍策马随同亲卫营行动,不是能看到各部哨骑士兵,还有穿着青绵布齐腰甲,戴明盔,挂令牌、持令旗的旗牌官来回奔走,那些都是中军的士兵。

    洪承畴曾有令在先,各部夜不收哨骑一个时辰一回报,不得延误,否则军法行事。各部夜不收也算是超常发挥,打探情报异常卖力,洪承畴不断收到前方和周边的情况消息,对此非常满意。

    到了第二日正午时分,洪承畴接到消息,得知前锋兵马己过高桥堡,杨国柱率领的策应兵马也过了塔山堡。

    在高桥堡一带,刘肇基率领的前锋兵马遇到了一些奴贼哨骑的拦截与骚扰,均被前哨大军一一击溃,斩首十一级。

    紧接着,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又派人传来塘报,奴贼镶红旗、镶白旗上万人,其中披甲奴兵约数千,装备了盾车和云梯等器械,正在猛攻杏山城堡。

    杏山守将向前锋求援,奴贼兵马已经数次冲上城头,杏山堡危在旦夕。刘肇基派人询问中军,是否前往应援。

    洪承畴思索片刻,便命刘肇基率军救援,同时派人传令杨国柱加快速度,前往与刘肇基部汇合。

    洪承畴想的很好,如果这股奴贼只有数千披甲兵,与刘肇基和杨国柱二人三、四万人马,完全可以与之一战,至少可以先迫使奴贼退兵,保下杏山堡。

    刘肇基这只前锋约一万五千人,其中正兵营骑兵四千人,他们的装备多用冷兵器,如马槊、镗钯、骑枪、刀棍等兵刃。便是骑兵用的热兵器,也多使用三眼铳。

    这些三眼铳都在铳身外加铁钉尖刺,有若三眼狼牙棒,面对身披重甲的敌军,有时比刀棍还好用。

    又有两个车营,人数二千人到三千不等,共战车二百辆。每车二十人,分奇正二队。皆是二轮轻车样式,前有遮牌。车前牌下有长枪数根。可拒战马,车上多火箭、佛狼机等武器。

    辽东军喜用百子铳,如同大号的虎蹲炮与九头鸟,内盛铅子数百,可打百五十步,不论厚实的硬板及甲胄都难以抵挡。所以刘肇基车营中,还有大量的百子铳。

    除炮手外,随车铳手往日多用火箭、三眼铳等器,鸟铳很少用。

    刘肇基本身技艺娴熟,马上马下功夫了得,还可左右开弓,一口气射出多箭,颇为悍勇。而且他身为辽东镇总兵官,此时也是立功心切,他虽然为辽东镇总兵官,本部不过一万五千人,即便这一万五千人都是刘肇基新编练的,也大多是新兵。

    而宁远总兵吴三桂,麾下可战辽兵竟有二万,内中更有强悍家丁二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