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农社

    第四百三十六章 农社 (第1/3页)

    青州府,七里庄。

    刘衍在灵山卫督促造船厂事宜的同时,幕府农部与兵部联合下发公文,将在山东各地建立农社,消息也随着幕府快马传到了七里庄内。

    此时幕府对于各地驻防军的整编已经完毕,六个营的驻防军分布在各地,再加上新军各营,刘衍手中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五万左右,而且全部都是精锐战兵。

    刘衍在出发巡视地方之前,便下令将新军各营、驻防军各营将士的军户身份全部转为军籍,就如同是后世军人一般,单独成册。

    凡是参军的男丁之家转为军籍,享受税收五折的优惠,其家眷可以加入各地的农社,由当地的甲长里正组织人手,帮助军属家眷耕种,并且优先提供耕牛、种子、农具等。

    同时,加入军籍的兵将家眷还有其他各种优惠待遇,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无法享受的。

    刘衍希望用这种办法来提高新军将士的地位,恢复民间崇尚武力的风气。

    当然,刘衍麾下的兵马全部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现在是没有服役时间限制的,等到将来平定天下之后,刘衍还会规定军人具体的服役年限,一旦退役便可以恢复民籍,而军籍享受的优惠待遇也将失效。

    此时在七里庄内,农部部长张耒与顾问杜锋依旧带人忙碌着,现在番薯的种植面积已经从不到一亩地,增加到十八亩左右。

    因为众人都是第一次试验种植番薯,所以难免有些

    不足之处,种出来的番薯和秧苗有一些不合格的,所以第二次种植的时候,面积比之前预估的要小一些。

    “部长,你看那边。”

    杜锋好奇的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农田,张耒也看过去,只见二十多个七里庄的农夫聚在一起,里正在那边宣读着什么。

    “部长,咱们不去听听?”

    张耒笑着说道:“听什么?定然是在宣读农社的事情,公开下发的公文,还是我与荀副部长一块起草的呢。”

    “农社?”

    看着杜锋一脸茫然的样子,张耒说道:“我说你平日里也不要只顾着埋头种地,有时间也学习学习。督臣不是说过了吗,幕府的官吏,必须要识文断字,至少也要达到秀才的水平,像是什么时政、史料、公文、天文地理等,都要知道一些,否则在幕府中是没有前途的。”

    杜锋咧嘴说道:“还是算了吧,前几天我也去村子里正那听过两次夜课,可是识字太难了,比我种了一天地都难!”

    “那你就甘心一辈子当个顾问?”

    杜锋笑着说道:“那有什么不好,同样是种地,我还有农部的俸禄拿,又有个官身,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张耒顿时哑然。

    旁边,七里庄的里正也是新军退下来的一名伤残旗长,此时正兴奋的大声说道:“都听清楚、听明白没有?村子里,凡是家中有子弟在新军各营、驻防军各营服役的,都可以享受这些优待,从今日起三天

    内,到我这里登记。等报上去之后,与幕府兵部的花名册核对无误了,便会给你们各家发放一块牌匾:光荣之家。靠着这块牌匾,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