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大封赏

    第六百七十章 大封赏 (第1/3页)

    十月二十五日,刘衍拟定的封赏奏章,以及关于大明各地都督府、安东都护府、瀚海都护府的建制回复,都已经送到了北京城内。

    参谋部尚书陈新甲急忙召集内阁众人议事,众人纷纷冒着北京城初冬的寒风赶到内阁官署,一进门便看到陈新甲正在和郑芝龙谈笑风生。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笑着上前抱拳,说道:“哎呀!郑尚书刚从辽东战场回来,就前来处理政务,当真是勤勉,我辈可要向郑尚书学习!!”

    郑芝龙笑着说道:“田尚书抬举我了,大家都是为大明中兴出力,大家都很辛苦,我的这点奔波又算得了什么?”

    其余众人也纷纷过来行礼,郑芝龙虽然与众人一样都是内阁大臣、部堂尚书,可此番却是统军征战辽东,参与了剿灭满清的大战,而且还是独自指挥海路军十几、二十万大军作战,单就这一份战功,郑芝龙绝对会封爵。

    在场众人,也只有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有一个真定伯的爵位。而郑芝龙将来至少是一个伯爵,公爵都有可能,单这一点,就已经比众人大部分都强了,所以此时郑芝龙俨然成了众人的中心,很是寒暄了一阵。

    片刻之后,陈新甲笑着说道:“好了,既然大家已经到齐了,那就入座吧,今日咱们可是有不少议题要讨论,还要赶着时间找陛下朱批呢。”

    众人互相谦让了一番,便跟着陈新甲、郑芝龙进入了议事堂。

    陈新甲作为参谋部尚书,是刘衍定下的主持内阁的临时人选,所以此时就坐在了主位上,海军部尚书郑芝龙坐在次位,其余众人依次落座。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财政部尚书岳明、民政部尚书赵民、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国土部尚书张耒、刑部尚书尚文苑、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礼部尚书黄锦、工部尚书宋世文依次坐下。

    如今大明新政推广完毕,不但各地新政大兴,朝堂之上也是气象更新,内阁也进行了改制。

    此时的大明内阁实行的是“大内阁”制度,各部尚书全部都是内阁阁臣,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内阁只是几个大臣的事情,遇到国家大事也只是皇帝与几个大臣关起门来商议,没有专业性、没有集思广益、没有讨论和取舍。

    而刘衍推行的“大内阁”制度可以让国家大事得到更充分的讨论,从而找到更有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杜绝“权臣”、“独断”的发生。

    此时陈新甲拿出了第一个议题,便是刘衍拟定的封赏方略。

    “此番我王师出征辽东,一举荡灭了满清鞑子,收复了辽东失地,可谓普天同庆,数十万大军将士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此,阁老特意拟定了封赏方略,命我等尽快讨论通过,将有功将士的封赏发放到位,以安将士之心,定天下百姓之望。”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问道:“不知阁老的这份方略是如何定夺的??”

    陈新甲当即将封赏方略递给众人传阅,由于保密原因,所以陈新甲并没有命人抄写。

    众人传阅了一遍,心中都很震惊。

    按照刘衍拟定的封赏方略,此番十六支国防军、以及北洋舰队的总兵官全部封郡公,各支国防军的副总兵全部封侯爵,参将封伯爵。

    将来等到大明各都督府建立完毕后,所有都督府的首任都督全部由国防军总兵官出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按照刘衍的想法,要等到朝鲜之战结束后再提拔,以作为战后的封赏。

    此外,李定国、郑芝龙封国公,至于刘衍自己,爵位依旧为鲁国公,只是加封散阶和武勋以示尊荣。

    具体的封赏情况如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