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热钱无数

    第九百零二章:热钱无数 (第2/3页)

  唯有距离江滩码头不远处的龙王庙,沉浸在一片黑暗,只见零星灯火勾勒轮廓,好似在璀璨星河中出现了方形窗口,里面漆黑一片全无生机。

    此刻,岳观潮带着宋思媛、徐侠客,三人下了黄包车,来到距离龙王庙不远处的戏楼子。

    徐侠客说道:“龙王庙是个宗教场合,原本是不该被包在闹市里,这样的庙宇就该独取山丘静谧处,好遗世独立俯瞰苍生。”

    “那怎么会放进闹市里?”

    岳观潮背着手问道。

    徐侠客提起这一点,颇有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汉口会发展成这样啊!”

    当年,江汉三镇中,武昌镇为主镇,遍布前朝的官衙、满城以及巡防营,而远在一江相隔的汉口,不过是寻常商镇,纵然是有几十万人口的繁荣商镇,在前朝重农抑商的口号下,从皇帝到地方,压根没人把汉口放眼里。

    开埠后,洋埠界的繁荣,吸引来不少中外商人来这里开办工厂、建立商行,从此以后,前朝这才注意到江水边的汉口商镇,原来具有如此大的潜力。

    不过短短二十年,在中外商人的经营下,汉口在国际贸易中都出了大名,不再是什么中埠商镇,而是国际贸易都会。

    在原有的地理格局下,洋埠界、华埠界几乎就是汉口全部的土地,龙王庙所处的江滩距离洋埠界并不远,商业繁荣发展,周围的商街和大厦很快把龙王庙给包围了起来。

    当时,武昌镇的地皮上多是督府官衙,按照规矩,任何建筑不得越过总督府,这也造成大部分民居和商铺都只能盖一层,且不得随意加盖,这些条件直接把武昌镇给限制死了,没法盖高楼,地皮的价值始终都上不来,而远在一江之外的汉阳,又多是旧县城和老百姓,脏乱拥挤,地价更没什么提升的价值。

    投机商客的眼光看来看去,还是汉口的洋埠和华埠最为有潜力,开始购买汉口土地用于开工建厂、建宅置铺,热钱涌入后,地价开始水涨船高,洋埠界的土地从一百大洋一平变为两千大洋一平。

    华埠界的土地也有所升值,每平至少也在五百大洋到一千五百大洋之间,比原来的贱价相比,活脱脱涨价了二十多倍,商人其实都看中了龙王庙这块土地,有些商人愿意以每平一千两银子的价格买下这些土地,还要另外选址建庙。

    这笔钱可是一大口肉,当时的官府也是很心动,他们甘愿放弃这块肉,完全是因为龙王庙不简单。

    开埠当年,本来是该把龙王庙迁走到附近的山上,只是,龙王庙在此就是为了镇压险滩,官府也知道当年龙王庙被毁后,出现了水淹滩涂的怪事,他们觉得贸然迁走龙王庙,很可能对江滩不利,也就暂时没动工。

    再等地价飙升后,许多商人看中这块地也要买,他们这时候才想起来要动手迁走,还没开始动工,才刚传出要迁走的消息,已经见江滩码头开始涨水,如果因为一个龙王庙,再淹了码头和江滩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