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遗世浮屠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遗世浮屠 (第3/3页)

看到的青砖水痕线来看,这座城镇也是在逐渐缺水中被荒废了。

    “坎儿井出现的地方,至少已经是干旱少雨的气候了,甚至连吃水都成了问题,那么大概是可以推断这座城池修建在唐宋末期,后来,气候剧变加剧,这里的地下水也逐渐干涸,仅有的坎儿井无法给城池里的百姓提供水源,他们只得陆续迁走,最终抛弃城池,迁徙去其他更适合生存的地方。”

    “我们往古城中心走吧,大概是能发现地面的明渠。”

    了解完情况,宋思媛把井盖给盖上,跟着他们继续往古城中心继续观察情况,大概又行走了半里,所见到的坎儿井不断出现,最终引着他们来到城池中心,发现了坎儿井的明渠。

    从唐宋末期直到当今,时间再短也近千年了,这座明渠已经完全看不出形状,随处可见的黄沙和黄土将明渠的底部完全淹没,形成半米厚的黄土堆,就连规整的池岸也被黄沙淹没,形成弯曲轮廓,原本用于进出水的拱洞在黄沙掩埋下,只剩下头颅大的窟窿缺口。

    宋思媛本想下去查看情况,抬头的一刹那,瞥见明渠旁的塔式建筑,眼前一亮:“这些建筑经历千年都已经被腐蚀得成了废墟,为什么这座塔式建筑还完好?”

    这么一句话,让所有人都开始注意起眼前废弃的宝塔。

    这座宝塔式建筑跟寻常的汉式宝塔不同,汉式宝塔多是木质结构,同时塔内可以供行人走动,甚至是雕刻佛像、绘制壁画。

    眼前的佛塔更接近于佛文化未汉化时的“浮屠”,整体造型和藏地的喇嘛白塔很像,由塔尖、塔身、塔脚、塔基组成,高约五米左右,塔基略微宽大,为四方矩形的正方形,到塔脚的位置忽然化为略扁的椭圆形。

    在椭圆塔脚之上,才是形如尖锥的圆柱形塔身,到了塔尖的位置骤然收紧,就好像是拔地而起的尖头竹笋,整个塔身都被黄沙覆盖,这些沙土已经把塔基和塔脚掩埋大半,只剩下塔身还能依靠绝对高度,破开黄沙显露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