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西域商城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西域商城 (第2/3页)

围,比之汉地人的城池还要浓郁。

    汉式城池往往虽说看重贸易,到底还是崇尚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哪怕是允许商人做生意了,多是在城中的某个区域设置为贸易市场,让商人通行商业,这些地方多为东市或者西市。

    这种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的结构,从汉时延续到隋唐时期,直到宋朝时期贸易经济发达了,才允许居民区和商业区混合杂糅经营,本质上,汉式城池还是把商业看作是城池生活的一部分,对商业仍旧是采取隔离的方式,让商业区和居民区彻底区分,以此来区分贵贱高低。

    说白了一句话,汉地城池重视商业利益带来的税赋,却不尊重商人,在他们眼中,商人无论为国家缴纳了多少税赋,仍然是士农工商最底层。

    在这一点上,秘兰城与汉地城池的理念完全不同。

    古鄯善国占据河西走廊尽头,因丝路贸易兴盛,他们是完全吃了东西方贸易的红利,在城池的管理上,也更倾向于服务商人,除了商业区和居民区混合在一起之外,还体现在为商业方便所塑造的城池结构,与南北朝时期秘兰泽的环境互相配合,为商人和商业提供服务。

    克力指着他们见到的凹槽和拱门说道:“你们看到的这些拱门,是秘兰城的什税门!”

    所谓什税门,是秘兰城用来征税的城门!

    秘兰城的税赋制度,与汉式城池不同,汉式城池把商人和商业都固定在城池中的市场,他们可以在商人货物进入东西市之后缴纳税赋,秘兰城并未划分所谓的市场,市场完全和民居杂糅,可以说整座城都算是大型自由市场。

    在城池面积巨大的情况下,等商人进入城中后再逐家收税,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会因为人力疏忽,方便某些商人漏缴商税,于是,这些鄯善贵族创造出城门什税法。

    这种城门什税法,相当于在商人入城时,就把税赋征收到位,只要商人愿意缴纳税赋,就可以进入城池自由贸易,若不然,就无法进入城池,更无法获得秘兰城的保护。

    在这种制度下,商人多聚集在城门外等待缴纳税赋,如果通行不畅,就会将商人完全积压在城门外,这些圆拱门全是为加快入城收税建造,每面十门,若商人过多,就会把城门全部打开,加快查验货物、征收税赋,以方便商人入城。

    拱门之上的窗口,坐的是秘兰城的税官,他们负责在城门之上收取商人的通关文书,等商人要过关时,会先将通关文书经由吊篮送入窗口,出示给税官,确定他们的身份后,什税拱门就会打开。

    这时候,商人可以让货物进入拱门内,拱门内壁左右会伸出走板,直接搭在货船之上,经由他们报关清点,缴纳税金后,再取回通关文书,由此入城。

    在这样的结构流程下,商人能尽快入城,税官也能尽快收取税金、清点货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