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雏凤声清扬

    第24章 雏凤声清扬 (第2/3页)

熙继续说:“李某今天讲的表面上是剑法,其实讲的是国战之道。蒙元南侵已是必然之势,满清更是杀得人头滚滚,之前的扬州十日便有至少八十万人被屠戮。所以我宋国必须有应对这两头饿狼的法子。”

    顿了顿,他看向下面脸有不忿之色的众人,又说:“障,就是坚壁清野。茫,就是不仅要防备军事重镇。上,就是要锻炼强军,以强凌弱。涨,就是一旦开战,要做到侵略如火。藏,就是若不开战,就一定不要让北人轻易窥见了我宋的虚实。”

    下面众人都是来学武的,听闻此言都是一片茫然。再一想,其中有几人觉得此言也有些道理。但更多人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须知此时的宋国事实上后世应该叫南宋,已经偏安了一百多年。虽然现在偶尔还能感觉到北面兵锋的压力,但人民生活总体还算安逸。

    现在元国是比之前辽、金更强大的存在,亏得现在还在收拾北面山河。宋国这边普通百姓连大金皇帝是谁都不知道,哪会考虑到元清南下的事。

    李玉熙又说:“李某被人称为儒侠,其实李某文不过秀才,武更是一窍不通。不过是大家的抬爱。为什么大家会抬爱李某这么一个文武双废的人呢?我想不过是李某一心为国罢了。”

    听到这里,正在研究剑招的陈程忽然停下手上动作,抬头向着李玉熙看去。

    只见这个岁数不太大却已头发花白的人,身后的岳阳楼门口正被李玉熙的童子举着两幅楹联,正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不觉唏嘘一声,敛容正立,对着李玉熙鞠躬一礼。这才与二女一同离去。

    马春花见他神情慎重,不觉奇怪地问:“程郎,他不是不懂武功,你怎对他这么尊重?”

    陈程说:“爱国志士,自然是受人尊重一些。”

    马春花哦了一声,其实心里完全没有任何感触。

    她是清国治下的汉人,对于清国,她哪有半分爱了?而她生在清,长在清。宋国对于她来说不过是情郎的祖国罢了,也爱不起来。所以她就没有半分爱国的情绪,不论是对于哪个国。

    倒是曲非烟常听父亲有许多忧国忧民之语,虽然年纪还小,大部分都不太明白,总归是心里有国家的位置。她便问:“那伯伯说得很好吗?”

    陈程摇头:“书生之谈,殊为可笑。其中又有不少拽文,或者硬凑骈文的地方。若说是写策论,或许有人会给他一个好评。若是用来做实事,只怕没有半分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