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7章 你取我中

    第一卷 第407章 你取我中 (第1/3页)

    按照常理,被初步遴选出来的卷子是不用主考上手的。

    而是应该交给一众同考官抽签决定谁拿哪一捆。

    但因为卷子不多,所以顾守元便带着一众同考一齐阅卷。

    一般判断一篇文章好与不好,通常从四个方面入手……“理、法、辞、气”。

    理是对经书的掌握程度和对朱子注释的理解。

    法是八股文的文章结构,这个很严谨,一眼就能看出结构对不对。

    辞是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水平。

    气则是文章思想性和考官对这篇文章的主观认可度。

    看了约莫十来份卷子。

    基本上都没有让顾守元眼前一亮的。

    只有一篇尚且不错,他给了旁边的同考和副主考看后,他们也觉得还行。

    最后副主考在取得顾守元的首肯下,用黑笔在卷子上写了个大大的【取】字。

    按照流程,这时候如果顾守元想要让这人中举,只要再在卷子上亲笔写个【中】字,那这人就一飞冲天,迈过了从生员到举人的巨大鸿沟,从此成为大魏朝上层阶级的一员了。

    可顾守元在副主考写完了取后,并没有写出那个【中】字。

    显然,他还是不甚满意这个考生的文章,故而没有【取中】。

    一众考官见顾守元的笔这么难下,全都为这科乡试生员们哀叹。

    遇到这么个较真且眼光高的主考,实在是一种不幸。

    其实也不怪顾守元。

    之前出了泄题这档子事,要不是徐鹤出谋划策,他现在说不定大好的前途已经毁了。

    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更别说,取中的卷子是要拿到礼部堪磨的,以他的能力取中了一般的文章,说不定又是一番口水仗,还不如谨慎一点,让别人无话可说。

    就在这时,他手中拿起一份卷子。

    刚到手,看到第一篇文章的破题时,顾守元就情不自禁地点头道:“都说要把国家搞好,需要【王者有推心置腹之诚】、【有府修事和之术】,像文、武、成、康那样,不结党营私,不骄奢淫逸,竖立了榜样,老百姓自然讴歌感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