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26章 扯皮

    第一卷 第826章 扯皮 (第1/3页)

    其实想从人烟稠密的顺天府,做到悄无声息来到通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什么狗血倒灶的意外也没出现在鞑靼军身上。

    自鞑靼入关后,第二天的中午,朝廷就收到了有大规模骑兵朝京师奔来的消息。

    徐嵩第一反应就是北虏南下。

    “首辅大人,据传回京师的消息,见到那支人马的百姓都说马匹极多,远远望之,烟尘蔽天,这绝对是万人以上的队伍!”

    “以此观之,必是北虏无疑!”

    此时正在内阁禀事的户部湖广司郎中夏国孝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徐阁老,若是鞑靼人南下,那走宣大一线岂不防备更弱?往年北虏可都是从怀柔、顺义一带南下,打朝廷个措手不及!那若这些兵马是北虏,那岂不是舍近求远,智者所不为?”

    夏国孝是吴兴邦的门生,也是这次秦党被打击后,吴兴邦提拔的人之一。

    夏国孝知道在内阁,军事方面的问题首推徐嵩。

    但之前他就曾在吴兴邦府上说过,如今徐嵩身为次辅,在事权方面,要进一步将他削弱,省得徐嵩对首辅之位产生觊觎之心。

    所以,徐嵩刚刚开口,夏国孝就跳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虽然他可能心里也觉得徐嵩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只要敌人一天没有兵临城下,沿途卫所一天没有把准确的消息传入京师,那他就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有时候,朝廷大员们处理起事情来就是这么可笑。

    徐嵩也知道对方是什么居心,所以并未回答,反倒是杨博做了个和事佬:“夏郎中,这时候的首要之事,可不是争论这支人马的来历。”

    说到这,他看向吴兴邦和徐嵩:“吴阁老、徐阁老,你们看,这种情况,要不要关闭城门?调京营进城?”

    吴兴邦脸色一变道:“事情还没有搞清楚便直接关城门调兵,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万一是边镇兵马调动,咱们岂不是闹了个笑话?”

    “关键是,这都多久了,如果是北虏,沿途的卫所早就禀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