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37章回乡(六千字大章)

    第一卷 第937章回乡(六千字大章) (第2/3页)



    徐嵩捻须道:“此人是四川顺庆府大竹县人,字朝重,原本是山西按察使,至正二十九年时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西山,徐万壁力排众议从山西募兵跨境击之,贼灭!不过听说这都是当时军中一名名叫董威的游击教他的。”

    徐鹤闻言诧异道:“那董威呢?”

    “第二年就病死了!”

    徐鹤无语,合着这位是不是方面之才先不说,有没有带兵打过仗还要打个问号,张璨竟然能让这样的家伙统领四省兵马?他脑子里到底怎么想的?

    “哦,我忘了告诉你,这个徐万壁是皇后窦氏所在窦家的姻亲。”

    喏,这么说就合理多了。

    就在大概了解了一番周边的情形后,愈发黑瘦的陈华终于问出了他憋在心中很久的问题:“亮声,你若不把陈某当外人,我想问问你,怎么安置蜀王。”

    来了。

    徐鹤早就猜到,他回到南直隶后,肯定会有很多人问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陈华能憋到现在才问出口,这已经超出徐鹤的意料了。

    徐鹤不想瞒着这位亦师亦友的海陵县令,他大大方方道:“如今京畿空虚,小人当朝,若是贼兵北上,恐怕事有不谐,蜀王是我给大魏预留的一个选择!”

    陈华应该早就猜到了徐鹤的想法,他点了点头,神色中并没有意外。

    徐鹤笑道:“陈大人,我还以为你会骂我别有居心呢!”

    陈华正色道:“公道自在人心,今上做过什么事,陈某虽在南直隶也是听说了的!厉王无道,陈某虽无国人之勇,但亦有国人之心!”

    周天子九传至周厉王,这个周厉王暴虐无道,最后爆发了宫廷政变,天子被人赶走,最后被国人所杀,这件事对于周王室来说是一件极严重的事件,从此之后,朝臣们逐渐敢于责备天子。

    而在此之前,自周成王而后的朝中臣子大多是以循循善诱的劝导之语来进谏天子,君臣之间是相当和睦的,国家的车轮也在平坦的向前运行着。而周厉王之后,周王国的车轮逐渐颠簸起来。

    周厉王的故事,徐家伯侄都是博学之人,自然是知道的。

    只是他们没想到,一直给他们憨直愚忠印象的知县陈华竟然敢说这种话,可想而知,张璨的所作所为影响之恶劣。

    陈华接着道:“设若京畿无恙,陈某准备辞官回乡,驸马又准备怎么安排蜀王殿下?”

    “护送其前往蜀地,我亦携家小前往蜀地定居!”

    陈华点了点头,而一旁的徐嵩则不淡定了。

    徐鹤刚刚这话的意思可能陈华不懂,但他是听懂了,假若天下无事,那蜀王和徐鹤自己也就危险了,到时徐鹤准备跟着蜀王前往蜀地,说白了就是尽其所能护住蜀王,实在无法,那就……

    陈华又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京畿破,但皇帝得脱,蜀王如何自处?”

    这个问题问出时,就连徐嵩也用关切的目光看向徐鹤。

    徐鹤看着陈华的眼睛,淡淡道:“社稷不存,当今陛下自无颜面对大魏的列祖列宗,他——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听到这话,陈华身子微微一颤,过了很久方才点了点头道:“明白了,既然如此,那就不打扰驸马休息了,有什么事,你着人去县衙告知一声,只要不违逆朝廷纲纪,陈某自然会行以方便!”

    徐鹤起身相送道:“让陈大人为难了!”

    陈华微微一笑告辞而出。

    待陈华走后,徐鹤回到徐嵩面前重新拜见,然后关切道:“大伯骨伤如何?”

    “雨雪天隐隐作痛,但性命似也无忧!”这时,徐嵩突然道,“你大哥昨日已经北上赴任!”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徐鹤一愣:“大哥?北上赴任?”

    徐嵩点了点头道:“陛下下旨,擢你大哥为太常寺卿。”

    徐鹤皱眉道:“这种时候大伯不应该让大哥北上的!”

    徐嵩看着徐鹤道:“儿大不由爷,劝过了,再劝父子就成仇了!”

    太常寺有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两人,正四品,

    大哥徐凤原本在福建任知府,正四品的官衔。

    如今成为太常寺卿,那算是升官了。

    不过太常寺这种地方,不过是管些祭祀、礼仪、采买宫中所需菜蔬肉食的闲职,并没有多少实权,在朝廷上的话语权更是与谢道之这样的大理寺寺卿不能比。

    他早觉得徐凤这人虽然三十多岁了,但一点都不沉稳,身上满是世家公子那种嫉妒、小气、贪图虚荣的毛病。

    果然,一个正三品的闲差立马让这位不顾徐家与张璨的矛盾,不顾老父的劝阻,坚决想要北上,这种人实在是太高看自己,实则一脑子浆糊。

    但这种话,徐鹤在徐嵩面前当然不好说,估计徐嵩心里想要掐死这个不省心儿子的心思都有了。

    “且不去说他,亮声,未来道阻且艰,你想好如何应付了嘛?”这是徐鹤回来后,徐嵩第一次用严肃的口吻对他说话。

    徐鹤斟酌了半晌后对大伯道:“大伯,我估计朝廷这次恐怕是艰难了!”

    徐嵩皱眉道:“何以见得,宣府、怀来、蓟镇之兵少说还有三十多万,这些边军都是朝廷精锐,一声令下便可随时南下!”

    徐嵩摇了摇头道:“你还记得鞑靼的那个俺答吗?”

    “据在清河店俘虏的那个游击孟弘交代,俺答身边有一个名叫赵全的魏奸,他是大同白莲教的教主,白莲教是什么货色,我想大伯再清楚不过了!”

    徐嵩点了点头:“你是觉得俺答会在开春天气暖和后大举南下牵制住边军的兵力。”

    “不是觉得,而是肯定,虽然在张家湾,侄儿打退了俺答,但那只不过是俺答害怕夜长梦多,主动退走而已。”

    “再加上这次他根本没有抢到什么东西,今冬又是大雪灾,来年他们肯定要南下找补回来的!”

    徐嵩点了点头又问道:“假如京畿沦陷,你准备怎么办?”

    “东南的倭寇!你准备怎么办?”

    徐鹤皱眉道:“东南的倭寇,说白了是扶桑四岛武家内乱导致的民不聊生,咱们就算能扑灭大小海寇,但那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我的意思是,东南用卢镗继续练浙兵维持住局面,咱们这边也要练兵用倭寇来给我们锤炼队伍!”

    “待到中原平定之后再泛海东渡,直击倭寇老巢!”

    “我已经写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