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飞龙出涧

    第三章飞龙出涧 (第2/3页)

连史书里都会记载某年某月谁克敌于何处,拔何城,可是粮草从何而来,城从何而来?民可为水,君则似舟,无水何来舟楫?孤看你是享受的太久了,若是再听到此等言论孤定然治你的罪,如果武将军你觉得委屈那么孤可以跟父皇说,让你留在永安城这等花花世界。”

    如此严厉的训斥让武成举的心都快吓出来了,连忙单膝跪下口称恕罪。

    关承叹了口气,手里的可用之人实在是太少了,武成举充其量不过校尉之才,可是如今有大才的人根本看不上朝廷,有人叫嚣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此话一出博学馆里的博士没多久便少了一大半,大家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更有甚者直接挂印而去。

    “武将军,孤此去晋地是希望一展胸中抱负,别的不敢保证,但是只要你不负孤,孤定然不会负你!”

    年轻的王侯对着不再年轻的将军抱拳承诺,直到多年以后武成举回忆起来依旧激动满满。

    战车一刻不曾停留继续向前,不管是关泽还是关承,父子两个都觉得时间能多一刻便是一刻,为此关泽甚至把宫内推磨的驴子都给了出去。

    官道两侧的百姓越来越多,这一情况在出了城门之后更加明显。

    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自发的凑了过来,武成举派出去开路的斥候回报就连邻县的老百姓都在往过赶,不少人胳膊上都挎着篮子,里面放着一些时令的蔬菜,还有人把珍藏的白面馒头拎了几个过来。

    “你看这就人心!”

    武成举此时不敢反对,但是心中却同样有些触动。

    关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父皇也好诸公也好都觉得这天下是士人的天下,孤自幼读群书,遍览古今,所见者无非轻徭薄役,可是中间每过一道手便是一层枷锁,到了最后百姓依然难以吃饱穿暖。”

    这一点武成举倒是很认同说道:“殿下所言不虚,臣游历之时见过一汉子带着一家老小往深山里躲,臣提醒说山中有猛虎,可是那汉子说有虎若能打死那便一年都衣食无忧了,若是留在原处那将生不如死。”

    “苛政猛于虎也!”

    关承望着眼前的百姓内心百感交集,“武将军,你看看这些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没有读过书,从刚刚会走路开始便要想着为家里为爹娘分担,终日劳作却只是勉强果腹,若遇灾年更是卖儿卖女。”

    “孤曾经在书上看过说大灾之年百姓取土而食,说实话,孤偷偷尝过,抓起一把土只是一小口孤便觉得难以下咽。书上说食土之人会腹胀如鼓最终被活活憋死,可是明知是死依然还会去吃甚至抢着去吃。”

    “还有易子而食者,父母不忍心便相互交换,孤甚至都无法想象。”

    “他们活在世上不求浮财,不求天下亦不求长生,只希望能吃饱穿暖的活着,如果能活到七十岁那便是天大的恩赐。”

    武成举站在身后默然不语,关承的话让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很久以前,想到了小时候。

    “孤不懂他们,因为孤从生下来就是大通皇子,虽然大通已经名不副实,诸侯不臣,但是孤好歹吃穿不愁,终日有人护卫伺候,哪怕孤再怎么喜欢往田里跑孤也不可能成为他们,只要不是他们孤就体会不到他们的辛苦。”

    “可是他们活的辛苦却能比我们看开太多了,你看他们,他们的世界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一点点他们就会把所有的都拿出来。毫不吝啬的拥护你。”

    “庆幸这些是我看到的,如果有一天你们都能懂那就能明白,成举,孤还是有信心的。”

    关承的每一个字都在武成举的心中引起滔天巨浪,他觉得关承说的很有道理,他也曾读过一些书,所谓的圣贤书,可是书中不论如何说仁爱到了老百姓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