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詹徽喜欢搬石头玩

    第五百零八章 詹徽喜欢搬石头玩 (第1/3页)

    廖永忠?

    顾正臣很是疑惑,廖永忠是德庆侯,但大明的侯爷也好,国公也罢,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侯府里面并不需要大量百姓,缺下人招募便是,实在不行多收几个义子、义女。

    哪怕是廖永忠买的地多,雇佣一些周围的百姓耕种便是,公然打一万多百姓的主意,这不是刨地,是刨坑,能埋人的坑。

    朱标看出了顾正臣的不解,叹息道:“德庆侯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想要将这批百姓送往凤阳耕作。只是户部认为人口过万,安置不当很易伤民。前两年是朝廷在凤阳安置过一些百姓,百户人家是竟跑了三十余户,一些百姓不敢回籍贯之地,竟成了游民、乞丐、甚至是劫匪……”

    顾正臣有些担忧。

    后来明代有人编排朱元璋,写了一首《凤阳花鼓》:

    说凤阳,说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且不说写这词的人是不是被老朱家给整过,但顾正臣可以断定,这家伙没有实事求是地说话。

    凤阳本是好地方,这话假得很。

    在没老朱的时候,凤阳就穷酸得要命,老朱的家人多少都死在了那里,不是灾荒就是瘟疫,你敢说那是什么好地方?

    从地理气候上来看,那里确实是个多灾的地方。

    平时降雨少,旱灾频发。一旦到了雨季,那地势低洼的凤阳等地立马就成了“泄洪区”,涝灾随之而来。

    可偏偏老朱是惦记家乡,念旧,这些年来不是在两浙调人口填充凤阳,就是从山西等地移民凤阳。之前是考虑到帝都需要人气,移民也就移民了,好换个凤阳户口。

    可现在中都都是烂尾楼了,犯罪的官员都发配过去垦荒了,就没必要再去坑害这一万多百姓了吧?

    顾正臣开口道:“殿下,这一万百姓发至凤阳,三年未必能安居乐业。可若是将他们发至泉州府,臣可以保证,三年让他们食能果腹,衣能蔽体,居有其所。”

    朱标苦涩地摇了摇头:“这事孤说了不算。德庆侯插手让事情变得麻烦起来,许多官员都在盯着这些百姓去向。若父皇不将他们安置在凤阳,日后再从其他地方迁移百姓便不太好办。你若想带走这些人,难的是堵住悠悠众口。”

    顾正臣看着朱标,忽然明白过来。

    朱标不希望这批百姓去凤阳,但他是太子,不便于出面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话,所以他说起这件事,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出手。

    兴许朱标也十分清楚,去凤阳多少人,便是苦多少百姓。

    顾正臣点了点头:“臣会尽力,给这些百姓一个安稳的家。”

    朱标很是欣慰。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这点省心,事情不用点太透,说出大概,他就能领会自己的意图。

    两人叙说至午时,顾正臣才离开东宫。

    刚出东华门,便看到了一辆马车。

    张培、姚镇垂手在侧,萧成牵马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