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西丐帮(丐)主

    465、西丐帮(丐)主 (第1/3页)

    465、西丐帮(丐)主

    小湖之上,青水绿叶,可见红衣少女正在泛舟采莲;湖岸,游人花间漫步,或登高览胜,或临亭瞻古,莫不使人情趣盎然。这就是许昌城郊的小西湖。据说它是在东汉末年因挖土筑城而形成的坑洼,后又导入异水,汇聚成湖。如此美景佳地,常引得天下名士到此相聚赏游。据说太邱陈是与朗陵侯相荀父子常游于此地。太史奏称“德星聚”,敕建德星亭。后来北宋韩持国修展江亭,欧阳修建欧阁。文人学士如眉州眉山苏氏,洛阳二程,朱熹(南宋人),范仲淹(北宋人)等纷纷慕名云集。苏氏昆仲卜居于此地之时,书酒自娱,并建造了听水亭、读书亭、鼓琴台、梅花堂。文彦博治理许昌时又建了曲水园。以后屡经扩建,浚湖引水,亭台楼阁,石桥曲径,风光尤为宜人,为历代诗人墨客咸集胜地。苏轼为官杭州时曾致书许州州官赵德邻,建议将许州(与徐州、宿州的读音要区分开。)西湖更名为小西湖,这许州的小西湖便流传至今。看来,苏轼做了件好事,不然,一说起西湖,简直要不知东南西北!不知要说哪一个?然而,“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杭州最有名。”一说到西湖,人自然会想到或是首先想到杭州西湖也不是扬州的“瘦西湖”,那么,其他地方的西湖,你可曾联想过几多?所以说,同名的人名、地名、水名、物名,最好还是要分大小、分高低地“划清界线!一刀两断!”

    此时此刻,流浪“三猫”耶无害已牵马走在岸边游人之间,但面对这风景绮丽、美妙勾人的湖光绿叶,他已无心再去用心赏阅,他只愿尽快找家酒店打点一下,接下来他还要继续赶路!他岂能和观光的游客一样的悠哉悠闲?然而,走在这三五成群的人流之中,耶无害感觉自己就像一位陌生人,他踩踏着似乎还再陌生的土地,自己仿佛还是从前牵着小毛驴的他乡游子。记得那还是在四年以前,他按着儒学名师曹吕庄为他指引的路线曾经游学此地。时至今日,他故地重走,虽然此地依然还是四年前的老模样,但是,他仍然感到——到处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土地、陌生的湖光山色!

    饥饿、饥渴正在他的心窝里翻滚,他仿佛已听见千年之后的一曲电视连续剧《虾球传》的《游子吟》和台湾歌手齐豫所唱富有天籁之音的《橄榄树》——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冤,啊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

    历尽了人间的风暴雨寒,踏遍了世上的沟沟坎坎。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啊游子的心中啊,盼望着春天。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心中啊,盼望着春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