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曾经的“南岳”潜山

    574、曾经的“南岳”潜山 (第2/3页)

第一山(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

    江淮第一山——天柱山,千余年前,便已声名显赫,曾为“南岳”,名冠江南。自然风光雄奇灵秀,人文景观博大精深,摩崖石刻遍布山中。始自汉武封岳,即为道教发祥之都。

    天柱山植被繁茂,物产丰富,风景多而奇,雄而秀。素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雾潮云海知名天下。

    天柱山奇峰林立,天柱、飞来、天狮、莲花、天池等大大小小45座山峰,或奇伟突起,仰摩霄汉,或比肩巍立,身遏行云。独占鳌头的天柱峰,孤身突起,石骨嶙峋,峭立如柱,群山拱卫,屹然独尊。

    天柱山石崖林立,奇石众多,形态迥异。天柱山泉、瀑、溪、潭,随处可见。或飞流直下,或林间潺潺,或山鸣谷应,或清澈可鉴。深山幽林中又有洞10 〈“height=178”米>余,以宽敞可容几千人的观音洞为最。纵横交错,缠绕诡秘的峡谷中,以飞来峰下的“天柱一绝”神秘谷最为奇险。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人游其中,狭窄处须屈身匍行。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恍似仙境,引人入胜。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松竹海,构成了天柱山的隽隽秀色。危崖险峰中,交替闪现的云海、佛光、日出、晓霞、雾淞等时景,云蒸霞蔚,更使天柱山胜景常在,春颜长驻,引人折腰。

    最佳旅游时间

    天柱山四季有景,四季可游,但以每年春、夏、秋为佳。

    天柱山为季风北亚热带气候带,森林茂密,环境幽静,冬暖夏凉,是避暑休闲胜地。年平均气温偏低,在9.5℃左右,历年夏季绝对最高温度为29℃,历年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为-13.4℃年。年较差(夏季最高月温度与冬季最低月温度之差)也偏小,一般为22.3℃。天柱山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下。多云雾,全年平均雾日可占三分之二,在250天左右,最多可达300天,最少也有200天。年平均无霜期约240天。天柱山雾凇多发生在海拔1000米以上。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都可见。

    天柱山历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曾达1900毫米,一年中最多降水日数可达150天左右。日降水量等于或大于10毫米的日数为55天。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夏季(6~8月)降水多,春季(3—5月)次之,秋季(9—11月)较少,冬季(12月一翌年2月)最少。每年6、7月间,天柱山出现“梅雨”期。平均梅雨期24天。

    天柱山经常出现雷暴雨,尤其是7、8月,年平均近50日。一年中约有6个月可见降雪,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降雪期长、降雪量大。每年5~8月,时有冰雹出现。海拔600米以上的冬季连阴雨,会出现大面积的冻雨。

    这潜山的天柱峰,又名司命峰。因峰陡如层塔,直如笋尖,故俗语称笋子尖。峭壁峋岩,突起如柱。大唐“诗魔”白居易有诗誉之曰:“天柱一身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桔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此峰拔地约840米,周围数里,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晴霄”、“中天一柱”八个横字,其下直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万山拱卫,屹然独尊,实为淮南、江北诸峰之冠。咋样?说这潜山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没冤枉你吧?

    宗观整个潜山,群峰兀立,危崖罗列,峻峰层出不穷,石崖苍苍,怪石嵯峨,千岩万壑,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有天柱、天狮等四十二峰,有麒麟、熔药等十六岩,有霹雳、鹦鹉等五十三怪石,有试心、千丈等十七崖,有宝公、司元等二十五洞,还有十八岭、十三井、七关、八池、四十八寨。这整座大山,奇松秀竹、流泉飞瀑遍布其间,奇花异草弥漫山谷,雾潮云海苍茫无际,风月烟云瞬息万变,雄、奇、灵、秀兼而有之。由此可见,这潜山的实力是多么多么的雄厚!当然,这盘据(踞)其中的潜山派更是声名鼎盛!在其老掌门“飞天狮魔”之下,便有42峰主,十六岩主,53怪,十七崖主,25洞主,十八岭主,13井主,七关主,8池主,四十八寨主。当然,诸葛谦让率部发往华山仅是带了其中一部分顶尖高手,更多的人马还是留守本部,看家护院,或者以待殿后接应。

    古音缘没独寂寞,丽颜情寄待知音。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过了些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蜀中,《长恨歌》《长生殿》所描写过的生生死死大事件发生在历史舞台上,那个时候李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正躲在天柱山静静地读书。唐代正在漫漫艳情和浩浩狼烟间作艰难的选择,我们的诗人却选择了天柱山。当然,李白并没有炼成丹,最终也没有“投迹归此地”,但历史还是把他的这个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