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吐谷浑

    812、吐谷浑 (第2/3页)

为“沙州牧、白兰王”。注意,这里所说的“沙州”却不是上文所说的敦煌城,它是指现今青海贵德西南的穆格塘沙碛。

    视连子视罴时,大力吸收汉文化,改变对西秦的软弱政策,拒绝接受西秦封号,并连连与西秦作战,多以失败告终。其子树洛干时,率残部数千家奔莫何川(西顷山东北),“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好家伙!称号不少哩!沙州、强川杂种莫不归附,不久又被西秦击溃,树洛干立其弟阿柴(豺)为主,阿柴利用西秦与北凉争战之机,夺回失土。为保存实力接受了西秦王炽磐的封号为安州牧、白兰王。阿柴临终召其子弟至床前,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折箭遗训”。

    大约在5世纪末6世纪初,吐谷浑势力开始向西北方向发展,占据鄯善(新疆若羌)、且末。此二地为丝绸之路南道要关,意义重大。此时的吐谷浑“东至叠川(即甘肃迭布东南),西邻于阗,北接高昌(吐鲁番),东北通秦岭,方千里。”关于这一说法,在《梁书·西北诸戎·河南传》中有记载。

    在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杨坚将其宗室女光化公主嫁与吐谷浑主世伏,两年后世伏在内讧中被杀,其子伏允立上表依其俗尚光化公主,文帝许之。

    隋炀帝大业初年,任用裴矩以积极经营西域,企图打通与西方的商路;如此,据守丝道并屡为寇盗的吐谷浑便首当其冲。炀帝诱铁勒部来击吐谷浑,迫其部落10万余口携六畜30余万头降,并以征服吐谷浑为目的“西巡”。

    608年隋炀帝一行经青海西宁至河西,六月初八率百官、宫妃经大斗拔谷(即甘肃、青海交界的扁都口)往张掖(甘州),途遇雨雪之灾,“士卒冻死者太半,马驴什八九,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大失尊严。度过这次磨难后,隋炀帝一行进入河西,十一日至张掖城,十七日登燕支山(在山丹县南),时高昌、伊吾(哈密)等西域27国国王及使者盛装觐见,炀帝“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十八日,隋炀帝始于吐谷浑之地设置西海(治伏俟城)、河源(治赤水城)、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南)四郡,谪罪犯为戍卒守之。二十一日,在观风行殿宴请高昌王、伊吾吐屯设和西域各国来使。七月八日,置马牧于青海湖渚,欲求龙种驹,未果而止。九月二十五日,车驾返回长安。

    上述这些历史在《资治通鉴》以及《隋书·裴矩传》、《隋书·炀帝纪》里有详细记载,在此就不再多言。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和故事的发展里各位还能看到,你只要留心便是。

    时至隋末,吐谷浑再次兴起并且臣服于突厥。继续骚扰中原边郡,阻碍东西方的丝路交通。唐朝在贞观九年(635年)分南北两路出击吐谷浑:一路由李靖率北路军在闰四月底由青海库山出发,南经柴达木盆地,至新疆且末南的突伦碛;另一路由侯君集率南路军出库山,“历破罗真谷(大非川之东)……转战过星宿海,至于柏海(也就是现在的鄂凌湖)、札陵湖。”吐谷浑从此衰落。

    吐蕃王朝在吐谷浑西南兴起之后,向唐朝请婚,太宗未许,松赞干布遂迁怒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