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王玄策取道吐蕃丝路出使天竺

    839、王玄策取道吐蕃丝路出使天竺 (第3/3页)

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 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是在657年初,任务是送佛袈裟。仍然取道吐蕃丝路,过泥婆罗,游胜地,然后南入天竺。

    659年,至婆栗者国(即弗栗恃国,在今印度北部达尔彭加县Da

    bha

    ga北部地区),受到盛情款待,“王为汉人设五女戏”娱之。

    660年九月二十七日,菩提寺主戒龙为汉使王玄策等设大会欢迎。王玄策再于寺中立碑记其事。十月一日离寺西行,途经剡宾(即迦毕试,今克什米尔),并在该国古王寺带上佛骨一片,于661年春返回长安。

    王玄策此次经吐蕃丝路前往天竺,对于该道的畅通具有卓著功勋,他还将沿途所见撰为《西国行传》一书,可惜已失传,零落资料保存在《法苑珠林》等史书中。通过李义表、王玄策的出使,印度佛教进一步传入唐朝,而中国的道教经典与文化也更全面地传入印度,加深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此后唐朝与天竺使者往还不断。天竺进献唐朝的方物有:火珠、郁金、菩提树、五色能言鸟(鹦鹉)、质汗药、波罗树、龙脑香、问日鸟等。唐朝赠送的物品以丝绸为主。

    开元8年,即公元720年,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请以战象及兵马讨击与唐朝对抗的大食和吐蕃,并请命其军名,唐玄宗李隆基嘉其诚,赠以锦袍、金革带、鱼袋等,赐其军为“怀德军”。

    737年四月,东天竺国三藏大德僧达摩战来献胡药、卑斯比支等及新咒法、梵本杂经论、持国论、占星记梵本诸方,唐朝也以礼相待。

    唐德宗时,还将御制钟铭,赐给天竺名寺那烂陀祠,由此可见中印文化、经济的交往已十分繁荣。这当然与唐蕃丝路的畅通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