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唐蕃丝路

    840、唐蕃丝路 (第2/3页)

为古时华戎分界点。

    自陇山西经唐蕃会盟的清水县,至秦州治所上圭县(今甘肃天水市)驿馆。唐蕃对峙与会盟时曾相约:“彼此驿骑,……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以东,大唐祗应;清水县以西,大蕃供应。”由陇坻西北出华亭县至弹筝,接泾、原道,交通发达。自天水西行至伏羌县(甘谷县)、落门川、陇西县、襄武县。襄武为渭州治所,向西南行经八驿至岷州,又西南经洮、叠至松州。渭州西北行经渭源镇至狄道(今临洮)又西至河州,经炳灵寺、青海民和,再至鄯州。从狄道北行沿洮水河谷而下,过长城堡,越沃干岭,入阿干河谷,至兰州(金城镇、临河驿)。由兰州西行至河西走廊,西南行至鄯州。

    从鄯州(今青海乐都)起,进入吐蕃丝路的核心地段。最早记载此道的是唐初僧人道宣(596~667年),他在所著《释迦方志》遗迹篇中,述说通印三道,中道从鄯州东出,北道从西州出:“其东者,从河州(今甘肃临夏市)西北渡大河(即黄河),上曼天岭(小积石山),减四百里,至鄯州。又西,减百里至鄯城镇(今西宁市),古州地也。又西南减百里,至故承风戍(今湟源县境),是隋互市地也。又西减二百里,至青海(即青海湖),海中有小山,海有七百余里。海西南至吐谷浑牙帐(即伏俟城,今共和县铁卜卡)。又西南至国界,名曰白兰羌,北界至积鱼城(四川石渠),西北至多弥国(玉树通天河一带),又西南至苏毗国(在怒江、金沙江上游一带)。又西南至敢国(即藏文kam之音译,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又南少东至吐蕃国。又西南至小羊同国,又西南度旦仓法关(在拉达克岭东),吐蕃南界也。又东少南,度末上加三鼻关(在Ma

    sya

    gdi河上游)。东南入谷,经十三飞梯,十九栈道。又东南或西南,缘葛攀藤,野行四十余日至北印度、泥婆罗国(原注:此国去吐蕃约为九千里)。”

    道宣的记载,大致描述了唐蕃丝道的根貌,并述及吐蕃西通中亚、南通南亚的道路。但是,它并不完全确切,而且这条道路与后来繁荣的丝路存在差异。根据《新唐书·地理志》中有关陇右道鄯州城条下注文及相关资料将唐蕃丝路勾勒如下——

    鄯城西行30公里至临蕃城(西宁市西),又西30公里有白水军、绥戎城(湟源县西),又西南30公里有定戎城。又南隔涧3.5公里有天威军,军故地为石堡城,吐蕃号为铁刃城(mke

    -lcags-

    ce),地在今西宁南80公里哈喇库图附近石城山。西行10公里至赤岭,唐蕃曾于此交马划界,地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的日月山。往西过尉迟川(倒淌河)、苦拔海(尕海)、王孝杰米栅即军粮屯地,45公里至莫离驿(共和县恰恰),经公主佛堂,即文成公主所经过而留下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