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倾国之兵

    863、倾国之兵 (第1/3页)

    863、倾国之兵

    长城外,万里大漠,两匹飞骑依旧在快马加鞭。滚滚沙尘,总挡不住飞驰的铁蹄,便阻挡不住两颗火热的心。

    贺兰山川,东北——西南斜贯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山势巍峨险峻,为平原西部和腾格里大漠的天然屏障。遥望兰山之脉,宛如飞驰骏马,这正是蒙古语称此山为“贺兰”的由来。大唐曾有诗人赞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所以“塞北江南”已成为贺兰山下宁夏银川平原的美称。但是,时过境迁,世事沧桑,这所谓的“塞上江南”又有几人可知?更何况,如今在这南北长达四百多里的贺兰山下,两国交战的兵马正在风起云涌,展开着一场激烈的“长城战役”。真好似一个:

    一战兵火万民愁,千万里无一二留。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新鬼烦冤旧魂游,天阴雨湿声啾啾。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八百州。

    “林将军,你我两路人马火速奔赴麟州。榆林,由李将军和刘将军留守!”

    “姚将军先行,林某断后。如有不测,再增派榆林守兵!”

    “兵发麟州!”姚志远一声令下,大队人马,势如长龙,火速北上。

    六盘山,曲折险峻,自古六重盘道绝顶而名。其山体由北而南,长约五百里,乃是黄土北坡和陇西黄土高原的天然界山,又是渭河和泾水的分水岭。就是在此六盘山寨,兵马大元帅朱卫登和副帅杨能先后率军北上,过灵武、跨黄河,抵达贺兰山麓,与契丹侵略军进行了一场浴血奋战,而且两帅全在激战中阵亡;只有副将祝天祥、梁正义等人收拾残部联合凉州高子龙和渭州丁见洋人马尚与契丹侵略兵进行着拉锯之战。

    “启禀万岁!剑南节度使窦现章和巴州刺史马文龙的兵马正行至六盘山下。”

    “嗯!再命其火速北上,一定要将契丹拒退贺兰以北。”

    “是!”

    “皇上,前方战事,缺少粮草啊!”

    “怎么?国库粮草前日才发往北方战线,难道又已缺乏了?”

    “皇上,今非昔比,如今已是倾国之兵发往前线,国库粮草又能维持几日?”

    “可如今国库已空,如何调拨粮草?”

    “皇上,粮草匮乏,乃是一等大事,应该立即调拨所辖州县粮草发往前线。”

    “也好!你立即督办此事!”

    贺兰山下,战火将息,交兵双方各自收拾残部,回归流动营寨停息整顿,以备再战。战场上,留下漫山遍野的尸首、刀枪、战旗、马尸……销烟还在袅袅盘升上天空,带着阵阵袭人的血腥之气浸染着贺兰的上空,不时招引来只只“嘎!嘎!”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