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925、《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第1/3页)

    925、《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掠过这悲惨的一幕,让我们去品受一下古城苏州的另一个夜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唐代诗人张继泊舟于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夜色蓝山,吸引着这位羁旅愁怀的客子,使他触景生情,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古庄典雅、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

    自此之后,虽然还有不少诗人又描写过“枫桥”、“夜半钟声”,但是已没有人再能够达到张继的艺术水平,可以说这首《枫桥夜泊》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出神入化、至高无上(尚)的思想艺术境界,天下绝纶,“天下第一”,冠甲天下,无人可比!

    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清風明月逍遥客原创 · 2021-09-13 07:50 · 历史领域创作者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古城西阊门外七里古运河畔,比邻枫桥,曾称枫桥寺。提起寒山寺,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历史上,寒山寺几易其名。相传,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时改名“普明禅院”,南宋年间称枫桥寺,元代始复称寒山寺,沿用至今。关于寒山寺一名的由来,又与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分不开。传说,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是不知名的小寺,自从有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才让寒山寺名声大振。寒山寺屡毁屡兴屡建,能延续千年,张继功不可没。

    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极力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公元845(会昌五年)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由于武宗服用所谓的仙丹妙药,身体受到极大损伤,道士们告诉他,生病是因为他的名字叫李瀍,“瀍”这个字中有“水”,与唐朝崇尚的土德不合,土克水,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