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925、《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第2/3页)

,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他的病情日渐加重,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就在他将名字改为李炎之后12天,一命呜呼了,成为历史上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传说,唐武宗酷爱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在他猝死前的一个月,他还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当时还说自己升天之日,要将此石碑一同带走。于是在唐武宗驾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宫,置于棺床上首。并且,唐武宗临终颁布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也就是说:“《枫桥夜泊》诗碑也只可有此一块,只要有人再刻《枫桥夜泊》诗碑,就会死于非命。”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驾崩于含风殿,庙号武宗,葬于端陵。端陵位于陕西三原县徐木原西边(今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唐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里,西北距唐代宗李豫元陵约6公里。

    端陵在历史上曾被盗过,至于盗墓者是谁,众说纷纭,不过焦点都集中在两个人身上。

    第一个人是大名鼎鼎的黄巢。理由是黄巢在退出长安城后,唐军大将高骈在写给唐僖宗的奏章中,曾说到“今则园陵开毁”。

    第二个盗陵的人是温韬。温韬盗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有明确记载。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都被他趁战乱时动手掘掉过,只有乾陵侥幸躲过灾难。

    至于端陵被盗何物,由于历史久远,根本无据可考。不过,唐武宗对一块诗碑的下咒穿越千年的光阴而阴魂不散,后世有人刻了《枫桥夜泊》诗碑,果然都身遭不测,难道真应了唐武宗的诅咒而“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第一个刻《枫桥夜泊》诗碑的是北宋翰林院大学士王珪。王珪自刻碑后,家中连遭变故,王珪本人也暴亡。

    史载:王珪,是李清照的外公,也是秦桧夫人王氏的爷爷。史书上记载,王珪为人胆小怕事,一贯顺承帝意,以明哲保身处世,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虽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是文学造诣确实不错。其实,书了碑文后,他本人在朝廷上的权势并没有削弱。元丰四年(1081年)10月,皇帝发现有大臣和大理评事石士端之妻王氏通奸,有人想趁机陷害王珪父子,但阴谋没有得逞。王珪的死,虽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