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江湖四小李”

    981、“江湖四小李” (第1/3页)

    981、“江湖四小李”

    好吧!闲言少絮,让我们言归正传。

    东京汴梁,大梁帝国的都城所在,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开封市,中国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安阳、杭州。)之一,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交通、历史的中心枢纽,游人商贾游列此城,却还显现一派繁华之都的景象,活像后世北宋著名宫廷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

    说起这汴梁,也就是后世的开封府、汴州,陈升有诗句曰:“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中的汴州即指汴梁。所谓“清明上河画中游,梦回千年汴梁城。”开封宋都游,会使游人留恋妄返!你难道不想去试试看吗?

    当我们现在人正享受新千年的繁荣昌盛的时候,不禁想起上一个千年之交。在那个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北宋的东京汴梁。在我们重温旧梦、回首往事之际,能不到今天的开封去感受一下千年的沧桑,能不到清明上河园中去寻觅千年的东京梦华吗?

    提起这中原大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我想各位第一个想到的就应该说是包公包黑子。包拯(北宋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