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结婚年龄乌龙

    第二十八章 结婚年龄乌龙 (第1/3页)

    SX日报张记者的问题也更加刁钻。高加林想混过去的东西都给他一一捡出来问。

    比如高加林是不是像马德福一样被顶替?高家村是不是像涌泉村一样有一个马喊水式的公社支书?高加林有没有一个像水花一样遭遇的前女友?

    高加林连忙给他解释,这些都是文学创作,是凝聚了很多现实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不针对于任何一个人,自己也不是马德福的原型。

    高加林费心费力的解释了半天。对方却只是用安静的目光看着他,最后抬了一下眼镜,说出一句话,“高老师,我来之前做过功课了!”

    这句话把高加林击溃了,他只能瘫坐在椅子上,无奈的说出一句,“好吧,我承认马德福身上有我的影子。可是他更多的是其他农村知识青年的影子。”

    张记者呵呵一笑,“高老师,我能明白您的心情。您是个极为善良的人,不想任何人因为你而受到伤害。那些阻挠改革开放的人就是危害我们前进步伐的灰尘。”

    高加林有些无奈地纠正他的观点,“张记者,都是内部矛盾,不要说的这么重啊。有些人只是比较守旧,脑子还没有转过弯儿,只要教育他们还是可以改过来的。”

    终于把张记者应付走了。高加林又是一头的汗。应付这些记者比他写书都累啊。

    接下来几天,高加林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记者。有的把目标对准高加林这个人。有的则更关心他的创作过程。有的着眼于挖掘高加林的成长经历。有的对高加林的感情经历很有兴趣。

    高加林每天被这些记者弄得头昏脑胀,精疲力竭,可又不能不接待。

    每一个记者背后都是省、市的一家期刊报社,你得罪了任何一个记者,就等于得罪了这家期刊报社。高加林现在连作协成员都不是,哪有资本去得罪人家呀?

    反正报道就是这一阵风,等到都报道过一遍,就没人关心这事儿。

    很快全国级的报刊记者也来了。他们倒不是从总部赶过来的。这些记者都是SX省分部的记者,特地从XA市赶过来的。

    高加林可不敢低估这个年代纸媒的威力。报纸绝对是八十年代当之无愧的王者,它的权威性、普及率,让广播和电视都要靠边站。

    何况还是全国级的报刊,由不得他不慎重。

    好在这个年代的记者真是求真务实啊,对得起大众对他们的信任。他们不会扣字眼,故意误导读者,即使高加林有说得不完善不恰当的地方,也会及时指出。这让高加林也欣慰不少。

    高加林的事迹随着这一篇篇报道的出炉,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他的名字,也在SX省甚至全国引起了不小的注目。

    尽管高加林一再强调写作很吃天赋,不要模仿他通过写小说改变自己命运。但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