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击拂制茶不相上下,秦音香草过敏

    第116章击拂制茶不相上下,秦音香草过敏 (第2/3页)

然。

    有了秦音开头的大放异彩。

    大家更多是忍不住看看秦音这次还能弄出什么花样。

    只见,秦音这次的茶艺动作跟姜琪的依旧截然不同。

    她采用的依旧是“七汤点茶”法。

    但因为茶百戏对茶汤与茶沫的延密度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所以这次的七汤点茶手法,她的每一个动作也更精密。

    只见她首先取出早就备在一旁的“研膏茶”。

    量茶授汤,调如融胶。

    她动作娴熟又巧娴,将沸水入注,像调芝麻酱一般调成黏糊状,形成胶质物,其颗粒必须全部溶解,茶粉与茶粉之间咬合在一起。

    此为——第一汤!

    随即,秦音取出茶匙,调令极匀,环回击拂。这一道工序对击拂力道的均匀与力道极有讲究。

    有种珠玑磊落,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第二汤,第三汤……第五汤。

    不断的注水,每一次注汤都极有考究。

    击拂均匀,栗文蟹眼。

    稍宽勿速,轻云渐生。

    乃可稍纵,茶色尽矣。

    每一个步骤都在秦音精细的掌控之中,她垂眸,观察盏中茶所至的程度。

    只见“汤上盏可四分止”,秦音视其汤色已呈鲜白,着盏无水痕。

    第五汤注完后,汤的标准已是融汇,筅击拂均匀而透彻。

    秦音击拂的声音叮铃如乐声。

    轻重自如。

    一时间让人神往。

    唐院长见她依旧不徐不缓但每一个击拂的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忍不住感叹:“刚就听说秦音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现在我倒是懂了。”

    “她分明在击拂制茶,但却奏出了琴曲,这可恰似化用了琴技中的拂弦啊。”

    唐院长是专业的,他此刻赞叹的话一出,茶宴上的各位教授也忍不住纷纷向秦音投去惊艳的目光。

    “想不到墨小夫人年纪轻轻,居然造诣如此之高,连击拂都能与琴音相和。”

    “对啊,你没看老墨那张嘴在秦音开始制茶开始,嘴角就没下去过吗?”

    “娶了这么儿媳妇进门,他们墨家的福气可有得深远呢……”

    “虽然秦音确实厉害,但我看姜家那丫头的手法却是一点不差,虽然她不会七汤点茶法,但她的传统制茶手法也是制茶技艺中的高峰了,不少茶艺学专家都没这个水准呢。”

    茶宴上的教授们都是人精。

    并且也是对茶艺有着极高追求的纯艺术爱好者。

    抛开姜琪的人品不谈,对她的手艺还是配得上他们赞许的。

    姜琪这次吸取经验。

    完全没有被带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