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挖金商队

    第六百二十九章 挖金商队 (第1/3页)

    三日后。

    北海道。

    上一次来这里,还是三年前……经过了这三年的发展,像是已经忘记了过去的疼痛,如今的城市发展更是飞快。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比起三年前的黄泉前线后方的那座三里城,如今它已经可以称之为十里城了。

    足足扩张到了原本三倍以上的面积。

    每一次黄泉大祓后,其实北海道这边的经济就要迎来些高速发展。

    因为黄泉妖鬼的数量大幅下落,许多在黄泉内部的矿场和资源就会暴露出来,影世界沉降区独有的许多特产都会成为市场中的抢手货,自然少不了各种商队进入其中。

    商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成分,他们的存在会自然而然的带起一座城市的活力。

    当然,这不单单是因为大量商贾在黄泉大祓后扑向了黄泉这块富得流油的肥沃之地。

    更重要的是在于幕府运营方针的改变,以及对于外国企业的态度变化。

    上一次的黄泉大祓,华族这边损失惨重,幕府武家损失也不少。

    双方都伤筋动骨,但总的来说,幕府受到的影响弱于华族。

    幕府将军趁机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方略的改革。

    其操作核心,就是以江户和三里城两地为中心进行招商引资。

    在短短三年内,江户的整体发展速度得到了飞跃,平均GDP三年内翻了两倍。

    而三里城扩张了三倍,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地产项目都是来自于外国企业的投资。

    黄泉前线作为幕府管控的军事基地,理论上是不允许外国资本介入的。

    但黄泉很特殊,既是军事基地,又离不开为利而来的商人。

    开放了三里城中的限制后,外企在这里设立了大量的办事处,一度各种国外的企业总占比超过七成。

    在这里能看到大量的大夏人、天竺人、暹罗人等等……

    对于投资这里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大夏商人和天竺咖喱佬。

    前者算是有口皆碑,毕竟大夏人和气生财蛤蟆衔铜谁都明白,后者在坑人这方面同样是有口皆碑的烂。

    所以一直以来,天竺商帮和大夏商帮之间的争夺屡见不鲜,甚至愈演愈烈。

    有趣的是,在这座城里甚至能够看到神圣教会的教堂。

    这倒不是意味着幕府允许了神圣教会进行传教活动,而是钻了规则的空子。

    幕府默许神圣教会在这里进行经济活动和投资,至于房子盖的什么模样,那就随他们高兴。

    如今的十里城常住人口高达二十万,流动人口接近五十万,或许再过去几年总人口要突破一百万。

    同样的,幕府在黄泉前线后建造这样一座城市,默认大量外国商人进入此地,其中肯定是怀抱着拉人下水的想法,以避免三年前黄泉大祓的惨案再度发生。

    白榆此时坐在一支商队的马车上,等待着进入黄泉的关检。

    为什么使用马车这种畜力?

    很简单,因为一旦进入影世界,各种电子器械就会失灵,根本无从使用。

    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一种时空重叠的现象导致了能量的自然流失,非生命体的能量会自然而然的从高位流向低位,其能量的损耗速度通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